关门壮国险,寒色迥沈沈。
肃卫千屯合,崇墉百雉阴。
黄尘飞古道,白日下幽岑。
一片陇头月,清霜拂稿砧。
关门,即《关门山》一诗。
关门壮国险,寒色迥沈沈。
肃卫千屯合,崇墉百雉阴。
黄尘飞古道,白日下幽岑。
一片陇头月,清霜拂稿砧。
【注释】:
关门:指陕西潼关。
“关门壮国险”句:意谓潼关雄壮的山河形势,使敌人望而生畏。
“肃卫千屯合”句:意谓潼关周围驻有重兵防守,显得十分严紧。
“黄尘飞古道”二句:意谓从古至今,无数行人在潼关一带奔驰往返。
“一片陇头月”句:意谓月光皎洁,照在陇头的山上,也照着关下的军营。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任右拾遗时赴河东节度使幕,途经潼关,写此诗寄给河东节度使裴耀卿。诗中描写了潼关雄伟壮丽的山河形势和潼关周围的军事部署。
首联写潼关的形势。诗人描绘了潼关的地势、环境及守军的布置:“关门壮国险,寒色迥沈沈。”“关门”指潼关,是古代的军事要塞。“壮国险”是强调其地对国家的重大意义,表明它是国家的屏障;“寒色迥沈沈”则形容天气之寒冷,突出其地势的高峻。
颔联承上启下,写潼关四周的军容。诗人描绘了守卫潼关的军队布列整齐、森严可怖的情景:“肃卫千屯合,崇墉百雉阴。”潼关外驻扎着一支强大的军队,他们排列整齐,如墙高且宽,使人感到压抑。
颈联写潼关内外的景色。“黄尘飞古道,白日下幽岑”,意思是说,黄沙漫天,古道之上,白昼的阳光照耀着苍松翠柏掩映其间的幽深山谷;这两句写诗人由近及远看到的景色。
尾联写潼关外的景致:“一片陇头月,清霜拂稿砧”。陇头是指陇县一带,那里山势起伏,月亮升起后照在山峰上,犹如洁白的霜雪。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这一自然景观。“清霜拂稿砧”中的“拂”字形象地写出了风的轻柔与凉爽,同时衬托了诗人心情的舒畅。
整首诗以凝炼的语言刻画了潼关的雄奇壮丽,并借景抒情,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表现了盛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