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下春泥滑,白鹿城边江水阔。
凫鹥鸂鶒乱晴波,极浦潮声来聒聒。
幽人把钓竿,编竹为长筏。
鲤鱼尺半强,浪逐桃花发。
鼓枻歌沧浪,江空挂明月。
月色乱杨花,悠悠作飞雪。
瓯泉别墅
罗浮山下春泥滑,白鹿城边江水阔。
凫鹥鸂鶒乱晴波,极浦潮声来聒聒。
幽人把钓竿,编竹为长筏。
鲤鱼尺半强,浪逐桃花发。
鼓枻歌沧浪,江空挂明月。
月色乱杨花,悠悠作飞雪。
注释:
- 罗浮山:位于广东惠州的一座山,因传说中的罗浮仙人而得名。
- 春泥滑:春季的泥土湿润而滑,适合鱼儿游动。
- 白鹿城:可能是一个地名,但具体位置不详。
- 鹜鹥(yī qí):两种水鸟,鹜和鸥。
- 晴波:晴朗的天空下水面波光粼粼。
- 极浦:指遥远的水边。
- 幽人:隐居的人,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 编竹为长筏:用竹子编织成筏子。
- 鲤鱼尺半强:形容鲤鱼的大小,大约一尺半长。
- 浪逐桃花发:浪花追逐着桃花开放的地方。
- 鼓枻(yì):击桨划船。
- 沧浪:大江,这里泛指江河。
- 月色乱杨花,悠悠作飞雪:月光与杨花相映,飘洒如飞雪一般。
赏析:
这首诗以“瓯泉别墅”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水乡景色。诗人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山水、人物、物象融为一体,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罗浮山下春泥滑”,开篇便点明了地点,同时描绘出了春天的泥泞之景,为后续的景色铺垫了背景。接着,“白鹿城边江水阔”,描绘了白鹿城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的江水之广袤。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诗人转向了人的生活状态。“凫鹥鸂鶒乱晴波,极浦潮声来聒聒”,描述了渔民在湖面上捕鱼的场景,以及远处传来的潮声。这里的“凫鹥鸂鶒”指的是两种水鸟,它们在晴朗的湖面上嬉戏。而“极浦潮声来聒聒”则形象地描绘了潮汐的声音,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
在描绘了自然景物之后,诗人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幽人把钓竿,编竹为长筏。”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湖边垂钓的情景,以及他用竹子编织的长筏子。这样的生活画面,既富有诗意,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接下来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鲤鱼尺半强,浪逐桃花发。”这里用“鲤鱼尺半强”来形容鲤鱼的大小,同时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而“浪逐桃花发”则描绘了桃花盛开时节的美景,以及海浪追逐桃花的景象。这些描写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
最后一句“鼓枻歌沧浪,江空挂明月。月色乱杨花,悠悠作飞雪。”则是整首诗的收尾,诗人再次回到了江面之上,击桨歌唱,欣赏着江面上的月色和飞舞的杨花。这里的“明月”和“飞雪”分别象征着江上的月亮和杨花,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生活的深情刻画,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