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一棹过湖西,芦苇丛深去路迷。
刘阮天台更何处,重来难觅旧桃溪。
【注释】
扁舟:小舟。棹:船桨。刘阮天台:指晋人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搜神后纪》卷十一:“汉彭城人刘晨、阮肇,入山采樵,得二青人,邀与共饮。既醉而眠,令家人煮黄粱。觉时,二青人已失。但见梁在甑中。于是顾视,不见有人。惟闻羊与猪之肆声。前去十里五里,迷不知路。复还至原所,求之无所见,唯两羊四猪在前。其家稍知是梦,便扶归。问之不忆。自尔之后,遂绝消息。”重来难觅旧桃溪:《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往游,未果,寻病终。后从人吴见阳游,登大雷岸,海风吹渡,望中流,有若浮萍,往来翕忽。去浪翻远者,属风;风正静者,悉若轻烟之蔽目,飘飘微微,去不留迹。乃记于船,极望夫南天形胜异常之地,观涛览胜,凡百器玩,无不咸有。及郡下,至直弘农,凡十四日。观太公堂,仲尼像,傍为学官,鸿儒故老辐凑并至,若市人不相属。观化五年,因辞去。遂适豫章。行修水,取道会稽,历险峻,观奇伟,天地瑰丽,千殊万怪;过竟陵,怀古吊今,感斯人言,为情所感。乃作《桃花赋》以述志云:‘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桃溪: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难,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好友沈孟刚的一首七律诗。全诗通过描写湖边的景色和诗人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抒发自己的情怀。首句“扁舟一棹过湖西”,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行动,点出了诗人的心情。接着两句“芦苇丛深去路迷”,描绘了湖泊周围环境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感慨。最后两句“刘阮天台更何处,重来难觅旧桃溪”,表达了诗人对于桃花源的向往以及难以实现的遗憾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湖泊周边环境的描述和对桃花源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