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使安能寄远神,偶从村落见来真。
绨袍未必寒于我,白首徒伤老向人。
自抱孤情成独立,岂堪随俗学同尘。
万家箫鼓千门月,谁问空山寂寂春。
这首诗是和中峰大师的《梅花百咏》之五。下面是逐句释义:
驿使安能寄远神,偶从村落见来真。——驿使不能把我的神思带到远方,我从乡村偶然见到梅花真品。
绨袍未必寒于我,白首徒伤老向人。——虽然旧衣服(指绨袍)不一定比我暖和,但白发人老了只能伤心地看着别人。
自抱孤情成独立,岂堪随俗学同尘。——我怀着孤傲之情独自站立,怎么能随波逐流与世俗混为一谈。
万家箫鼓千门月,谁问空山寂寂春。——万家灯火照亮了千家万户,月光如水洒满大地;谁还会去理会这寂寞的空山春天的景色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独特见解。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丰富。
第一句“驿使安能寄远神,偶从村落见来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神思的追求和渴望。他认为驿使无法将他的神思带到远方,只有从乡村偶然见到的梅花真品才能满足他的愿望。这里的“驿使”象征了世俗的名利地位,而“梅花真品”则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第二句“绨袍未必寒于我,白首徒伤老向人”,则是对诗人自身境遇的感慨。他认为即使穿上了破旧的绨袍(指旧衣)也不会感到寒冷,因为自己的心志坚定。但是他却年事已高,只能看着别人年轻貌美地享受生活,自己却要面对衰老和孤独的命运。这里的“白首”是指年纪大了,“徒伤”表示徒劳无益地感到悲伤。
第三句“自抱孤情成独立,岂堪随俗学同尘”,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思想。他认为自己怀有孤傲之情,不愿依附他人,而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世俗的人却喜欢随波逐流,学习那些与世沉浮的东西,这与诗人的志趣相悖。这里强调了诗人追求独立自由的人生态度。
第四句“万家箫鼓千门月,谁问空山寂寂春”,是对现实的一种反讽。他看到万家灯火、千门月色,却没有人去关心这寂静的空山春天的景色。这里的“万家”和“千门”分别指繁华的城市和乡村,而“寂寂春”则表达了一种冷落、无人问津的氛围。这里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世事的独特见解和追求。它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又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让人思考人生的真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