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险金家口,临危欲杖藜。
熬波无剩土,栽稻有新畦。
海味珍沙虎,山禽贱野鸡。
夕阳潮渐落,寂寞旧桃溪。

【解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自金家口出抵桃花湾而归”,交代了行程的始末和地点,为全篇定下了基调。“地险金家口,临危欲杖藜”,点明此行的艰险,表现作者面对险阻时的无奈和无助。“熬波无剩土,栽稻有新畦”,描绘了一幅海边劳作的画面,突出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心。“海味珍沙虎,山禽贱野鸡”,“野鸡”是“斑鸠”。《诗经》中说:“斑鸠鸣兮,其音九六。”这里借指农家。“夕阳潮渐落,寂寞旧桃溪。”意思是:夕阳西下,潮水逐渐退去,只有一条被荒废的小溪,显得十分寂寞,流露出作者旅途的孤独和乡愁。

【答案】

译文:

从金家口出发,到达桃花湾后返回。

地势险要,面临危险,想拄着竹杖步行。

海水涨潮时没有留下任何泥土,却开辟出一片又一片新的田畦。

海边捕鱼的渔妇用沙虎做鱼饵,山中的农夫用斑鸠做家禽。

夕阳西下,潮水退却,只留下一条被荒废的小溪,令人感到孤寂。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一次旅途中由金家口到桃花湾而归,一路上所观所见,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所思。

首联写路途险恶。金家口地势险要,是进入桃花湾必经之路。诗人在此处,面对险峻的地势,不禁想到自己的处境,于是“临危欲杖藜”,想要拄着拐杖前行。这一“临危”二字,不仅写出了诗人在险境之中的无奈与挣扎,也暗含着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担忧。

颔联以景结情。诗人继续前行,来到了海边。他看到大海涨潮时留下的泥沙已经全部被冲刷掉,而新开辟出的田地却依然保持着生机。这里的“熬波”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大海汹涌澎湃的景象,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与不安。同时,诗人还注意到了农民辛勤耕作的情景。他们用沙虎做鱼饵捕捞海中的鱼虾,用斑鸠作为家禽饲养在自己的农田里。这些细节描写,既展现了农民们勤劳朴实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关注和关爱之情。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海边渔民的生活状态。他们用沙虎作鱼饵捕鱼,虽然美味可口,但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山中的农夫则使用斑鸠来养殖家禽,虽然辛苦一些,但得到的却是更美味的食物。这里的对比手法,不仅突出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人还观察到海边捕鱼的渔妇们忙碌的身影以及山中的农人们闲适的生活状态,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海滨渔村和山野田园的美丽画面。

尾联以景结情,诗人独自走在归途中的沙滩上,看着夕阳西下,潮水渐渐退去,只剩下一条被荒废的小溪。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寂寞和感慨。这种孤独的感觉并非因为旅途的艰辛,而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他的足迹和汗水。因此,当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便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失落和不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