崚嶒山势俯重楼,万壑生寒宿雨收。
藜杖自将云影乱,岩花独对鸟声幽。
鲁疆入望烟如织,岱色浮空翠欲流。
邂逅大观天地尽,不知人世有瀛洲。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的《雨后登蒙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崚嶒:形容山势陡峭,参差不齐。
  2. 重楼:形容山峰重叠,如同重重的楼阁,给人以雄伟之感。
  3. 万壑生寒宿雨收:形容雨后的山谷里充满了寒冷的气息,仿佛一夜的雨水刚刚停歇。
  4. 藜杖:一种用藜草做的手杖,这里指诗人携带的手杖。
  5. 云影乱:形容天空中云雾缭绕,仿佛在摇曳不定。
  6. 岩花:指山上生长着的花朵,这里可能是诗人所指的一种植物。
  7. 鸟声幽:形容鸟儿的叫声悠扬而深沉,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8. 鲁疆:指的是鲁地的边缘地区,这里是诗人登高望远的地方。
  9. 岱色浮空翠欲流:形容泰山的颜色仿佛浮在天空中,翠绿的色彩流动不息。
  10. 大观天地尽:形容景色壮丽,让人感到天地间的一切尽收眼底。
  11. 瀛洲: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岛,这里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译文

峻峭的山峰俯视着层层叠叠的楼宇,万壑之中充满了寒冷的气息,昨夜的雨刚刚停歇。
我手持藜杖,云影在我身边飘动,独自面对着山中的花花草草,鸟儿的歌声显得格外悠扬。
眺望远处的鲁地边缘,仿佛可以看到烟雾缭绕,泰山的颜色如同翠绿色般流淌在空中。
偶遇这样壮丽的景象,天地之间似乎尽收眼底,但人世间是否真的有那样的地方呢?

赏析

这首诗是徐渭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作者在雨后的清晨攀登蒙山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全诗通过对蒙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壮阔。特别是诗中的“鲁疆入望烟如织,岱色浮空翠欲流”等句子,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邂逅大观天地尽,不知人世有瀛洲”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仙境的向往之情。整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更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