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江村漾晚晴,铮铮木石作秋声。
羁人正念寒衣薄,何处敲霜到月明。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秋夜闻砧”是全诗的第一句,点明时间是秋天的夜晚。“雨过江村漾晚晴”,描绘出一幅秋雨初晴后,江村水涨,水面波光粼粼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氛围。“铮铮木石作秋声”,诗人以拟人的笔法写出秋风的声响。秋风在江边吹过,发出阵阵响声,好像是木头、石头在敲击,又好像是秋天的声音。“羁人正念寒衣薄”,一个“念”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感到的孤独与寂寞。“何处敲霜到月明”,这一句写秋虫鸣叫。霜打过的树木和树枝,发出清脆的声响,好像有人用木棒敲打一样。而月亮当空,更增添了一份凄清之感。
【答案】
译文:
秋雨过后,江边的村庄沐浴着傍晚的晴空,水波荡漾。一阵秋风掠过江岸,发出阵阵响声,好像是木头、石头在敲击,又好像是秋天的声音。我正在想念远方的亲人,因为天气变冷,身上穿着薄薄的衣服。不知道在这皎洁月光下,哪里传来了蟋蟀的叫声,让我感到凄凉啊!
赏析:
《秋夜闻砧》是一首抒情的小诗。首联写景,颔联触景生情,颈联由景入情,尾联抒发感慨。诗中的景物描写都紧紧围绕着“砧”这一中心来写,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突出了砧声的特点,表达了自己思乡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秋天的景色和声音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