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莫寒山下,溪田久废耕。
乱乌惊日出,猛虎傍人行。
蜃岛殊方杂,鲛潭竟岁鸣。
林窗读书处,清夜鬼谈兵。
【注释】
木峰旧业寄诸族兄:指隐居在木峰山的兄弟们。诸,通“之”,代词。
岁莫寒山下:冬末时,天气寒冷,山下一片荒凉。
乱乌惊日出:乱鸣的乌鸦使太阳出来。
猛虎傍人行:凶猛的老虎紧挨着人行走。
蜃岛殊方杂:海市蜃楼映衬着远方的岛屿。
鲛潭竟岁鸣:鲛人的潭里,终年发出鸣声。
林窗读书处:树林里的窗户旁是读书的地方。
清夜鬼谈兵:清冷的夜晚,鬼们谈论战争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木峰山期间所作的一组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和描绘动物形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社会的厌恶。
首句“木峰旧业寄诸族兄”,点明了诗人隐居的地点,即木峰山。这里的“木峰旧业”指的是诗人过去从事的事业,而“寄诸族兄”则表明诗人将自己的隐居生活与族兄共享。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在隐居生活的满足。
第二句“岁莫寒山下,溪田久废耕。”描述了诗人隐居时的环境。这里描绘了一幅冬末时节,山间寂静、寒冷的景象,以及荒废已久的溪田。这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由的感受。
第三句“乱乌惊日出,猛虎傍人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乱鸣的乌鸦使太阳出来,凶猛的老虎紧挨着人行走。这句诗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的动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外界纷扰的厌倦。
第四句“蜃岛殊方杂,鲛潭竟岁鸣。”描绘了一幅海上奇观。海市蜃楼映衬着远方的岛屿,鲛人的潭里,终年发出鸣声。这句诗通过对海洋景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五句“林窗读书处,清夜鬼谈兵。”描绘了一幅安静的读书场景。树林里的窗户旁是读书的地方,清冷的夜晚,鬼们谈论战争的事情。这句诗通过对读书场景和鬼们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智慧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社会的厌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动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世界的厌恶。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语言,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展现出来。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推崇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