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走,周公帝,二三孤臣死不避。
愿为良臣,良臣安可为;
愿为忠臣,身亡赤族宁足悲。
臣舌尚在天能嗤,臣舌虽割心难移。
宫中尸,不可别,地上书,不可灭。
金川玉屑留人间,何由独割中丞舌。

《中丞舌》

吴炎

成王走,周公帝,

二三孤臣死不避。

愿为良臣,良臣安可为;

愿为忠臣,身亡赤族宁足悲。

臣舌尚在天能嗤,臣舌虽割心难移。

宫中尸,不可别,地上书,不可灭。

金川玉屑留人间,何由独割中丞舌。

诗句逐句释义:

  1. 成王走,周公帝: 描述周成王离开后,周公开始承担国家大任,成为帝王的典范。

  2. 二三孤臣死不避: 表达忠诚的臣子即使面对死亡也无所畏惧。

  3. 愿为良臣,良臣安可为: 表明理想的臣子(良臣)是难以达到的,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 愿为忠臣,身亡赤族宁足悲: 表示宁愿为国家尽忠至死也不应因个人家族的安危而感到悲哀。

  5. 臣舌尚在天能嗤: 暗示即便身体已经不在,但言语仍可以激励后人。

  6. 臣舌虽割心难移: 表达了忠诚的心性坚定如初,即使被割舍也不会动摇。

  7. 宫中尸,不可别: 形容死后的尸体,无法区分身份或地位差异。

  8. 地上书,不可灭: 强调文字记录的历史价值,不可轻易抹去或篡改。

  9. 金川玉屑留人间: 比喻高尚的品德和事迹像珍贵的玉石一样流传于世。

  10. 何由独割中丞舌: 表达对某些行为或决策的不满与批评,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译文注释及赏析:

1. 中丞舌(悲练子宁也。)》的原文

成王走,周公帝,二三孤臣死不避。
愿为良臣,良臣安可为;
愿为忠臣,身亡赤族宁足悲。
臣舌尚在天能嗤,臣舌虽割心难移。
宫中尸,不可别,地上书,不可灭。
金川玉屑留人间,何由独割中丞舌。

2. 译文注释

  • “成王走”:指周成王离去。
  • “周公帝”:指周公成为帝王。
  • “二三孤臣死不避”:形容忠诚的大臣即使面对死亡也不畏惧。
  • “良臣安可为”:”良臣”指的是理想的臣子,这里指那些有德行的大臣。
  • “忠臣,身亡赤族宁足悲”:表示宁愿为国家尽忠至死也不愿因个人家族的安危而悲伤。
  • “臣舌尚在天能嗤”:暗示虽然自己已经去世,但言语依然可以激励后人。
  • “金川玉屑留人间”:比喻美好的品质或事迹如同珍贵的玉石一般流传于世。
  • “何由独割中丞舌”:表达对于某些人或行为的不满与指责。

3. 作品背景:《中丞舌》创作于明朝末年,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些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

4.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行为和现代的某些决策,传达了诗人对于忠诚、牺牲和正直的坚持。语言简洁而充满力量,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观念。诗中的意象丰富,如“金川玉屑”象征高尚品质,“中丞舌”则隐喻了忠诚与正直的象征。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同时也展现了吴炎深邃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综合运用,吴炎成功地传递了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批判,使得《中丞舌》成为了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中丞舌》不仅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受到赞誉,更因其对后世文学和政治思想的启迪而永载史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