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翻霜昼,青苔积暮天。
若无桓子过,谁问子云玄。

秋风翻霜日,青苔积暮天。若无桓子过,谁问子云玄。

译文:
秋风吹动霜叶翻飞,夕阳下青苔覆盖整个大地,没有桓子的出现,谁会询问子云的深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画卷,通过红叶、青苔等元素,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韵味。首句“红叶翻霜昼”,以红叶比喻夕阳的余晖,暗示着秋天的到来;而“翻霜”则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寒冷和霜白的特点。第二句“青苔积暮天”,则通过青苔的积累,表现了大地被秋意染透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又静谧的美。

诗歌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若无桓子过,谁问子云玄?”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桓子,指东汉末年的桓谭,他博学多才,但在政治上却屡遭挫折,最终抑郁而终。子云,则是西汉时期的扬雄,他的文学成就同样卓著,但也遭受了时代的压抑。这里的“若无桓子过”,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也暗含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而“谁问子云玄”,则是诗人对自己身处乱世,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和困惑的表达。

这首诗的结尾简洁有力,以一句 “秋风翻霜日,青苔积暮天。” 收束全篇,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寄托。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对于友谊的深刻理解和思考。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在艺术上,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手法,通过对比和设问等修辞手段,使得整首诗既有丰富的内涵,又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特别是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引用,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同时,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既不失含蓄,又不过于直白,使得诗歌既有情感的流露,又有思想的深度,真正做到了言简意赅。

《秋日简川甫》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生活的窗口,让我们在欣赏美丽的诗篇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