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夷老人发两肩,哀哀泪落古城烟。
岁收斗粟输田赋,日向诸邻乞米钱。
风雨饥寒趋路侧,子孙流落避兵年。
青春有伴难还土,白首无家尚戍边。
官里征徭何日已,军中苦乐古来偏。
魂惊战鼓心犹怯,臂中飞弧肉尽穿。
独去负戈巡气砦,谁来销甲种春田。
朝廷德意思柔远,阃幄谟猷在识先。
夷狄本为王者外,卒徒能受帅师怜。
敢愁沟壑填衰谢,只拟封疆息秽膻。
我愿麾前法唐将,筹边有策到今传。

【注释】

平夷:地名,在今四川西昌。

发两肩:指老人年老多病。

哀哀泪落古城烟:指老人流泪如同哭泣。

斗粟输田赋:形容农民交纳的租税极微。

诸邻乞米钱:向邻里借粮钱度日。

趋路侧:指流民逃荒时在路边躲避。

子孙流落避兵年:指战乱时期,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青春有伴难还土:指年轻男女因战乱而无法回家。

白首无家尚戍边:指年老的老兵仍然要驻守边疆。

征徭:古代的一种赋税。

军:军队。

官里:官府。

征徭何日已,军中苦乐古来偏:何时才能结束征徭呢?自古战争就给人民带来痛苦和苦难。

魂惊战鼓心犹怯:听到战鼓声,心里非常害怕。

臂中飞弧肉尽穿:形容战事频繁导致士兵疲惫不堪、身体消瘦。

独去负戈巡气砦:独自前去巡视边境。

销甲种春田:卸下兵器,种地恢复生产。

朝廷德意思柔远:朝廷希望对远方的蛮夷实行恩抚政策。

阃幄谟猷:指将军府的谋略和计划。

夷狄本为王者外,卒徒能受帅师怜:夷狄本是不受重视的外邦,但士兵也能受到将领的同情和关怀。

敢愁沟壑填衰谢:担心国家因为战争而衰败,自己却已经衰老。

只拟封疆息秽膻:只想平定边疆,消灭敌人带来的恶名。

我愿麾前法唐将,筹边有策到今传:我愿意效仿历史上的唐朝名将,制定出一套可行的策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关将士生活与战斗情景的诗。

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写老人的身世及他的生活状况;后八句写边地将士的战斗情景及他们的愿望。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风雨饥寒趋路侧”,共六句,写老人的身世及他的生活状况。首句交代地点是平夷,接着以“平夷老人”自喻,说明其人年纪大,头发花白,两鬓斑白,又身患疾病,因此悲伤流泪。以下三句写他在旧时的国家(即中原)的土地上过着贫困的生活,每年只能缴纳少量的租税,每天还要向邻居借粮钱维持生活。再往后写到“日向诸邻乞米钱”,表明其生活更加困苦,连向邻居借钱都成了一种奢望了,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疾苦。诗人通过描写老人的生活状况,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第二部分,从“风雨饥寒趋路侧”开始,共六句,写边地将士的战斗情景及他们的愿望。前两句“风雨饥寒趋路侧”,写出了边塞将士们在恶劣环境下艰苦生活的情景;后四句“子孙流落避兵年,青春有伴难还土,白首无家尚戍边”,则描绘了边塞将士们悲惨的遭遇。他们为了保卫家园,不得不远离亲人,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甚至流离失所,年迈的老兵仍然要驻守边疆,而年轻的将士则因战事频繁而导致身体疲惫不堪和体弱多病。这些情景让人感到心痛不已。然而,尽管面临着如此困境,边塞将士们仍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渴望着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后两句“我愿麾前法唐将,筹边有策到今传”,更是将这种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深沉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英雄将士们的赞美和敬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