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寒日暮罢垂纶,独放扁舟俟水滨。
最恨伍员亡楚后,芦中无复渡江人。
注释:
波寒日暮罢垂纶,独放扁舟俟水滨。
最恨伍员亡楚后,芦中无复渡江人。
译文:
波寒日暮,我停下钓鱼,独自驾着扁舟在水边等待。
最可恨的是伍子胥灭掉楚国后,芦丛中就没有再有人能够过江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屈原投江的哀悼,也是对伍子胥的谴责。诗人用“独放扁舟”和“芦中无复渡江人”表达了自己的哀愁之情。
波寒日暮罢垂纶,独放扁舟俟水滨。
最恨伍员亡楚后,芦中无复渡江人。
注释:
波寒日暮罢垂纶,独放扁舟俟水滨。
最恨伍员亡楚后,芦中无复渡江人。
译文:
波寒日暮,我停下钓鱼,独自驾着扁舟在水边等待。
最可恨的是伍子胥灭掉楚国后,芦丛中就没有再有人能够过江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屈原投江的哀悼,也是对伍子胥的谴责。诗人用“独放扁舟”和“芦中无复渡江人”表达了自己的哀愁之情。
诗句释义: 怯坐月明中,非为月光冷。 不堪月照人,低头独顾影。 译文: 我害怕坐在月光明亮的夜晚,不是因为月光很冷。 但月光照射下的我,却无法忍受这种孤独和寂寞,只好低下头独自看着自己的影子。 赏析: 本诗以七言歌行的形式展开,展现了诗人在明月之下的内心世界。首句“怯坐月明中”表达了诗人面对明亮月光时的不安与恐惧,而第二句“非为月光冷”则揭示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接下来
诗句释义 1 出宿江门寄别任肇楚: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离开江门去别的地方,并在那里遇到了朋友任肇楚。"出宿"意味着离开住宿的地方或某个地方。"江门"通常指长江边的门户或者一个地名,但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住所或者他即将前往的地方。"寄别"是告别的意思,而"任肇楚"则可能是与诗人有重要联系的人的名字。 2. 船头明月光:这里的"船头"指的是船只的前端,"明月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
古歌其二: 闻郎客在楚,楚国有巫山。 应是神女故,教郎不得还。 此诗通过描绘楚国的巫山与神女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无法归家的深切思念和无限哀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主题,即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情的渴望。 注释: - 闻郎客在楚:听到你的客人(指你)在远离家乡的楚国。 - 楚国有巫山:楚国有个叫巫山的地方。 - 应是神女故:应该是神女的缘故。 - 教郎不得还:让你不能回去。
注释: 挽杨烈妇二章第一章 室中之戈,其乱孔多,妾死则那。 ——室内的兵器太多了,造成混乱。妾死了,我感到很悲哀。 译文: 在房间里摆放了许多兵器,这造成了太多的混乱,妾死后我感到很难过。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中妻妾去世的悲痛之情。“室中之戈”,指屋内摆放了太多兵器,象征家庭纷争不断;“其乱孔多”,意味着因为家中的争斗而导致的混乱无处不在。“妾死则那”
【解析】 “三城留别”即送别友人的诗,“留别野望雨望两侄与任山有同赋”。 “莫辞醉”,不要推辞。 “别离方在兹”离别的时刻正在到来。 “晓风”句:早晨的风把树叶吹散,飘落在珠江边上。 “我客”句:我的客人没有十天就走了。 “子留”句:你的侄子还留下了几天。 “相迟谢矰缴”,相会时谢绝了弓箭的射杀,比喻彼此不伤害。 “颉顽”句:相互较量,像天空中的鸟一样自由自在。 【答案】 译文 饮酒不必推辞
诗句原文: 引年辞海国,归棹倚春涛。 未尽诸生意,空存二疏高。 清樽开北海,长啸上东皋。 日涉园成趣,何如五斗劳。 注释解释: - 引年辞海国:辞去官职,归隐到大海之国的某个角落,这里可能指的是隐居的生活状态。 - 归棹倚春涛:在春天的波浪中,乘船回家,体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未尽诸生意:未能完全实现所有的抱负和理想。 - 空存二疏高:尽管有高尚的理想
【注释】 君:指对方。如:比得上。天上月:天上的月亮。余:我。似:像,比喻。井底鱼:井底的小鱼。愿:希望。惜:吝惜,舍不得。馀光:指月光,也比喻对方的恩惠、好处或好处。中心:内心。一照余:给我的心以照耀。 【赏析】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思妇之作,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全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 开头两句写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君如天上月”
【注释】 清江:指长江。 其:它的,代指“江”。 涯:岸边。 形影:比喻自己的影子。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形象。 迩:近。 朝夕:早晚。 相思:想念。 【译文】 清江有什么珍贵的东西?只是江边的红豆在生长。尽管我的形象就在眼前,可是一天到晚都在想念你啊。 【赏析】 此诗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妇曲。全诗三句,以“清江”开头,“清江”二字,点明了地点,也点明了时间——深夜,这为后两句的抒情定下了基调。
注释 1. 手软窗关缓,窗门偶自开:手指软弱时,窗户慢慢地打开;偶尔窗户自己开了。 2. 风入明灯熄,心存尚未灰:风吹进来,灯火熄灭了,但我心中并没有感到灰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首句“手软窗关缓,窗门偶自开”,描绘了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仍然坚持的场景。第二句“风入明灯熄,心存尚未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定和决心。尽管外部条件不佳
注释: 投藕绿池下,花开值晚烟。 荷花从水中生长出来,花朵盛开在傍晚的烟雾中。 卷帘当户坐,望莲不见莲。 打开窗帘坐在窗前,但看到的景象却看不到荷花。 译文: 荷叶青翠的池塘边,荷花在傍晚的轻烟中绽放。 推开窗户面对窗户坐着,看那荷花却看不见它
【注释】 于归:归,指女子出嫁。许身:许下心愿,许身许国。底事:什么。 【译文】 当初你嫁人时,许下了一生一世的誓言,现在却背叛了自己许下的誓言,我怎能不痛心疾首呢? 如果地下有知,请告诉我,为何要这样对待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他们为国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赏析】 《孤山吊胡烈妇墓》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胡烈妇殉夫之志的敬佩之情
注释: 身随黄壤心何烈,冢葬青山骨亦香。 却恨世间公道少,不将巾帼易冠裳。 译文: 身死黄土心何烈,坟墓葬在青山旁,骨气依然香。 却遗憾世人对公平理解太少,不将女性的地位与男性相比。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之一。诗人在悼念丈夫赵明诚时,写下了这首《孤山吊胡烈妇墓》诗。 首句“身随黄壤心何烈”表达了诗人对丈夫的怀念和对丈夫忠诚勇敢的赞美。她用“黄壤”来比喻丈夫的墓地
注释: 白杨叶已落尽,树叶初变黄。马鬣萧萧声,感叹人生无常。 两个月未吃米饭,粒米未进嘴。十个月为妇药,亲尝滋味苦。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诗人在白杨树落叶时想起了妻子的离世,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状况
【注释】 ①李方水:字子美,号海岳。明弘治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历官南京刑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后辞官归乡。临皋:即“临皋亭”,在今安徽巢县南。《临江仙·送李方水掌教临皋》一诗作于正德八年(1513)春。②籧篨:用竹篾编成的席子,一种盛放东西的器具。③颦:皱眉,形容孩子不高兴的样子。④赏析:此诗是诗人对友人临别赠行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诗句如下: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二 四时风物似春温,俗俭人淳古道存。 此地欲愁愁不得,城边尚有买愁村。 译文: 一年四季的风物就像春天一样温暖舒适,人们生活简朴而道德高尚,古代的美德仍然存在。这个地方本应是忧郁的,但却无法表达出忧愁的情感,因为城中还有专门售卖忧郁的村子。 注释: - 四时风物似春温:指四季的自然风光像春天一样温暖宜人,给人以舒适之感。 - 俗俭人淳古道存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三 看来两鬓渐成霜,虽是心孤老亦忙。浮海十年曾有兴,因君还得散愁肠。 注释与赏析: - 看来两鬓渐成霜:诗人观察到自己的头发已经渐渐变白,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岁月痕迹和内心的变化。"两鬓"指代的是发顶部分。"霜"则是指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的衰老。 - 虽是心孤老亦忙:尽管内心感到孤独,但生活仍然忙碌不息。这句表达出虽然面对生活的孤独,诗人仍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