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岁西湖旅食身,缄诗遥寄越溪滨。
澹庵泉道清无比,留待穷交一故人。
【注释】
李方水:名不详。掌教:掌管学府之官。临皋:即临皋亭,在杭州西湖边。白居易《送严砺赴越州》诗:“越水清无底,吴山绿到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所作,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前两句写自己与友人分别已久,但友谊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淡漠。“半岁”句说两人离别已近半年。后两句则写自己将寄去自己的诗歌给友人,并祝愿他早日回京。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半岁西湖旅食身,缄诗遥寄越溪滨。
澹庵泉道清无比,留待穷交一故人。
【注释】
李方水:名不详。掌教:掌管学府之官。临皋:即临皋亭,在杭州西湖边。白居易《送严砺赴越州》诗:“越水清无底,吴山绿到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所作,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前两句写自己与友人分别已久,但友谊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淡漠。“半岁”句说两人离别已近半年。后两句则写自己将寄去自己的诗歌给友人,并祝愿他早日回京。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句释义: 怯坐月明中,非为月光冷。 不堪月照人,低头独顾影。 译文: 我害怕坐在月光明亮的夜晚,不是因为月光很冷。 但月光照射下的我,却无法忍受这种孤独和寂寞,只好低下头独自看着自己的影子。 赏析: 本诗以七言歌行的形式展开,展现了诗人在明月之下的内心世界。首句“怯坐月明中”表达了诗人面对明亮月光时的不安与恐惧,而第二句“非为月光冷”则揭示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接下来
诗句释义 1 出宿江门寄别任肇楚: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离开江门去别的地方,并在那里遇到了朋友任肇楚。"出宿"意味着离开住宿的地方或某个地方。"江门"通常指长江边的门户或者一个地名,但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住所或者他即将前往的地方。"寄别"是告别的意思,而"任肇楚"则可能是与诗人有重要联系的人的名字。 2. 船头明月光:这里的"船头"指的是船只的前端,"明月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
古歌其二: 闻郎客在楚,楚国有巫山。 应是神女故,教郎不得还。 此诗通过描绘楚国的巫山与神女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无法归家的深切思念和无限哀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主题,即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情的渴望。 注释: - 闻郎客在楚:听到你的客人(指你)在远离家乡的楚国。 - 楚国有巫山:楚国有个叫巫山的地方。 - 应是神女故:应该是神女的缘故。 - 教郎不得还:让你不能回去。
注释: 挽杨烈妇二章第一章 室中之戈,其乱孔多,妾死则那。 ——室内的兵器太多了,造成混乱。妾死了,我感到很悲哀。 译文: 在房间里摆放了许多兵器,这造成了太多的混乱,妾死后我感到很难过。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中妻妾去世的悲痛之情。“室中之戈”,指屋内摆放了太多兵器,象征家庭纷争不断;“其乱孔多”,意味着因为家中的争斗而导致的混乱无处不在。“妾死则那”
【解析】 “三城留别”即送别友人的诗,“留别野望雨望两侄与任山有同赋”。 “莫辞醉”,不要推辞。 “别离方在兹”离别的时刻正在到来。 “晓风”句:早晨的风把树叶吹散,飘落在珠江边上。 “我客”句:我的客人没有十天就走了。 “子留”句:你的侄子还留下了几天。 “相迟谢矰缴”,相会时谢绝了弓箭的射杀,比喻彼此不伤害。 “颉顽”句:相互较量,像天空中的鸟一样自由自在。 【答案】 译文 饮酒不必推辞
诗句原文: 引年辞海国,归棹倚春涛。 未尽诸生意,空存二疏高。 清樽开北海,长啸上东皋。 日涉园成趣,何如五斗劳。 注释解释: - 引年辞海国:辞去官职,归隐到大海之国的某个角落,这里可能指的是隐居的生活状态。 - 归棹倚春涛:在春天的波浪中,乘船回家,体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未尽诸生意:未能完全实现所有的抱负和理想。 - 空存二疏高:尽管有高尚的理想
【注释】 君:指对方。如:比得上。天上月:天上的月亮。余:我。似:像,比喻。井底鱼:井底的小鱼。愿:希望。惜:吝惜,舍不得。馀光:指月光,也比喻对方的恩惠、好处或好处。中心:内心。一照余:给我的心以照耀。 【赏析】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思妇之作,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全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 开头两句写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君如天上月”
【注释】 清江:指长江。 其:它的,代指“江”。 涯:岸边。 形影:比喻自己的影子。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形象。 迩:近。 朝夕:早晚。 相思:想念。 【译文】 清江有什么珍贵的东西?只是江边的红豆在生长。尽管我的形象就在眼前,可是一天到晚都在想念你啊。 【赏析】 此诗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妇曲。全诗三句,以“清江”开头,“清江”二字,点明了地点,也点明了时间——深夜,这为后两句的抒情定下了基调。
注释 1. 手软窗关缓,窗门偶自开:手指软弱时,窗户慢慢地打开;偶尔窗户自己开了。 2. 风入明灯熄,心存尚未灰:风吹进来,灯火熄灭了,但我心中并没有感到灰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首句“手软窗关缓,窗门偶自开”,描绘了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仍然坚持的场景。第二句“风入明灯熄,心存尚未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定和决心。尽管外部条件不佳
注释: 投藕绿池下,花开值晚烟。 荷花从水中生长出来,花朵盛开在傍晚的烟雾中。 卷帘当户坐,望莲不见莲。 打开窗帘坐在窗前,但看到的景象却看不到荷花。 译文: 荷叶青翠的池塘边,荷花在傍晚的轻烟中绽放。 推开窗户面对窗户坐着,看那荷花却看不见它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三 看来两鬓渐成霜,虽是心孤老亦忙。浮海十年曾有兴,因君还得散愁肠。 注释与赏析: - 看来两鬓渐成霜:诗人观察到自己的头发已经渐渐变白,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岁月痕迹和内心的变化。"两鬓"指代的是发顶部分。"霜"则是指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的衰老。 - 虽是心孤老亦忙:尽管内心感到孤独,但生活仍然忙碌不息。这句表达出虽然面对生活的孤独,诗人仍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
诗句如下: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二 四时风物似春温,俗俭人淳古道存。 此地欲愁愁不得,城边尚有买愁村。 译文: 一年四季的风物就像春天一样温暖舒适,人们生活简朴而道德高尚,古代的美德仍然存在。这个地方本应是忧郁的,但却无法表达出忧愁的情感,因为城中还有专门售卖忧郁的村子。 注释: - 四时风物似春温:指四季的自然风光像春天一样温暖宜人,给人以舒适之感。 - 俗俭人淳古道存
【注释】 ①李方水:字子美,号海岳。明弘治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历官南京刑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后辞官归乡。临皋:即“临皋亭”,在今安徽巢县南。《临江仙·送李方水掌教临皋》一诗作于正德八年(1513)春。②籧篨:用竹篾编成的席子,一种盛放东西的器具。③颦:皱眉,形容孩子不高兴的样子。④赏析:此诗是诗人对友人临别赠行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翻译: 寄岑金纪时客琼南 其一故里书信从江上来,听说你二月海船启航。 不要嫌弃须发都已变白,遇见鸡窝当个小孩。 注释: - 故里书从江上来:家乡来的信是从江上寄来的。 - 闻君二月海船开:听说你二月海船已经启航。 - 莫嫌须鬓皤然白:不要嫌弃须发已经变白。 - 逢着鸡窠当小孩:遇见鸡窝当个小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远在他乡的友人的一封书信。诗人在信中表达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注释】 岑金纪:人名。时客:当时的朋友。琼南:海南,今属海南省。醉颜酡(tuó):醉后脸发红。嚼罢槟榔发浩歌(huà gē):嚼槟榔发出洪亮的声音。巨浪:大浪,指风浪。惊:惊动。六时:指一日二十四小时。惊巨浪:指在风浪中颠簸。何处不风波:哪里没有风浪?比喻世事多变,充满险恶。赏析:诗的首句写诗人在海南岛琼南的住处,有一棵花梨树,树下有酒席,是与朋友岑金纪饮酒作乐之处。第二句“嚼罢槟榔发浩歌”
【注释】 梅花谷:地名,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南的高山中。 君去琼州我惠州:指吴惠远将离京赴琼州(今海南岛),而作者则被派往惠州,两地相距甚远。 双鬓白来君似我:用典,“双鬓”指两鬓发白,代指年老。“君似我”是说两人都老了,都是“白发”。 盐梅还是属君侯:盐和梅,古代常用作调味料。这里用盐梅喻人的品格,意思是盐味、梅香都属你所有。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写别时情景,次句写离别后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