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院梧桐阴未稀,西风连日撼柴扉。
水香湖上莲房嫩,雨足篱根豆荚肥。
爱月未能捐故扇,听砧因想到寒衣。
莼鲈味似当时否,张翰扁舟不见归。

诗句输出:山院梧桐阴未稀,西风连日撼柴扉。

译文输出:在山间的庭院里,梧桐树的树叶还没有完全落尽,西风吹拂了整整一天,连那破旧的柴门似乎都在摇晃。

关键词注释:

  • 蚤秋:指秋季初秋,通常指农历七月或八月之间的时节。
  • 山院:指的是位于山区的庭院,环境清幽宁静。
  • 梧桐阴:指梧桐树的影子,常用于比喻秋天的景象。
  • 西风:这里指秋风,是秋季的典型气候特征。
  • 连日:表示时间持续较长,几天连续不断。
  • 柴扉:用木柴搭建的门,简朴而坚固。
  • 水香:指湖水散发出的香气,常用来形容水域的自然美。
  • 莲房:莲花的花朵,嫩绿而娇艳。
  • 豆荚肥:指豆子长出了饱满的荚果,寓意丰收。
  • 爱月:指喜爱月亮,常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留恋。
  • 故扇:指旧的扇子,这里可能象征着过去的回忆或事物。
  • 寒衣:指冬天穿的保暖衣物,常用来象征季节的变化和生活的艰辛。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描绘庭院中的自然景象来营造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山院梧桐阴未稀”描绘了秋季特有的景致,梧桐树叶已经稀疏,但依然有阴影存在。接着,诗人转向西风,描述了它吹拂的时间长度和力度,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这种描写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四句则更加具体地描绘了秋季的细节。”水香湖上莲房嫩”描绘了湖面上莲叶嫩绿、香气扑鼻的景象,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雨足篱根豆荚肥”则是对农事生活的写照,豆荚丰满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收获。这两句不仅展示了秋天的物候变化,也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未来的期望。

诗的最后一部分转向个人的情感体验。”爱月未能捐故扇”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未能抛弃过去的记忆。”听砧因想到寒衣”则从听觉的角度出发,砧声引起了诗人对于寒冷天气中需要保暖衣物的联想,体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心和牵挂。

这首《蚤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这个季节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