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有丁
五日晓霁山行 早出驿东门,仰见朝日暾。 曈昽初旭忽明灭,四山尚带雨馀痕。 草际烟浮湿不见,乱云巳散俄复屯。 堤边弱柳低不举,沙上轻鸥飞乍翻。 划然风回霁色开,山势回合来如奔。 繇来山灵为我邀芝驾,故遣雨师洒润清郊原。 不者昨晴今却雨,倏忽之间变朝昏。 明晨日观峰头宿,将披若木探天根。 译文: 早晨我走出驿站东门外,抬头看到朝阳冉冉升起。 清晨的太阳忽明忽暗,四周的山峦仍带有雨后的痕迹。
偶述 嗟余负幽癖,思凌九州外。 一朝向中山,风吹女萝带。 以此激孤怀,喟然志弥迈。 况乃阳春滋,韶光遍岩濑。 湖波明树间,石色含烟媚。 开尊近鱼鸟,赏以崇深会。 拊化契冥诠,孤往复奚碍。 抗手谢故交,飘然脱尘籁。 注释与赏析: 1. 嗟余负幽癖,思凌九州外。 - “嗟余”表达自我感慨或自我反省的情感,"负幽癖"表示有一种深深的嗜好或者独特的爱好。"九州"泛指中国
【注解】 即事:作诗。 夜分绫被春寒重,晓际花砖日影无——夜晚时分,绫被的温暖让人感到春寒依旧;清晨时,在花砖铺就的地面上,阳光的影子已经消失不见。 通籍未尝关请谒,上书何必乞江湖——即使官至高官,也从未为求取过官职而奔走相告;即使有志于仕途,也不必像一些求官之人那样四处奔波、到处投书。 圣朝无阙堪焚草,清署何妨独据梧——朝廷没有过失可以焚烧奏章,我也可以独善其身,不依附权贵。 骑马人谁题尺牍
【注释】 岱山:泰山。望不极:望不尽。雨中灭:雨点在云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近山来:从山上送来微风。风吹微雨歇:微风将雨点吹散,雨停了。前村:前面的村庄。树若荠:树像小荠菜一样绿。渺:形容远。溆(xù)洲:水中的洲渚。林花红欲然:树林里的红花好像快要燃烧的样子。涧(jiàn)草香逾烈:涧中的野草散发着浓烈的香气。漫:轻慢。闲过:悠闲地走过。幔:帘子。偏:特别。旁瞩:侧视。万象妍:万物都呈现出美的样子
注释: 兰:指兰花,一种香花香草。幽香扑酒樽,形容兰花的香气浓郁,仿佛能扑到酒樽上一般。洲中杜若畹中荪:在洲中的杜若和在畹中的荪,这里都是以它们来比喻兰花。纫来为佩裁为服:用兰草做成的佩饰和衣物。薋葹挂荜门:用艾蒿等植物做的门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处晦创作的《兰》,描绘了兰花的美丽与高贵,以及它所象征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兰:何处幽香扑酒樽,这是第一句,意思是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和评价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首联:“黄河愁欲破,落日乱啼鸦。”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不息;夕阳西下,落日残阳如血,诗人面对这壮阔的景色,不禁悲从心来。这里“黄河”是诗人眼中的黄河,他以“愁欲破”来形容自己的满腹忧愁。“黄河”,既是实景,又是象征,它象征着诗人仕途上坎坷艰难的经历。一个“愁欲破”字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蹑屩城南出,人疑谷口耕。” - 注释:穿着布鞋,沿着城南的小路走出,人们怀疑这是在山间的小路上行走。 - 翻译:我穿着布鞋沿着城南的小路走,有人误以为是在山谷中行走。 - 赏析:此句描写了诗人穿着布鞋,沿着小路漫步的场景,暗示了他轻松、自由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次句:“川原随坐得,云日并舟行。” - 注释:坐在原野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注意要联系诗中标题和注释。“别湖庄”是题目,交代了写作地点,“年来屏迹大湖滨”写出了诗人的隐居生活,“共说先生隐是真”,“先生”即指作者自己,“真”是实情,表明诗人的隐居生活并非虚有其表,而是真实存在的。“此日忽随青雀舫,逢人不制白纶巾”写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被邀请到湖庄去作客,他穿着白色的纶巾,显得与众不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诗中的“舟中怀张李二山人”指的是诗人在旅途中思念两位隐士,即张山人与李山人。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归山半载又辞山,小桂茸茸不可攀。 - “归山半载又辞山”表明诗人已经离开隐居的山林生活一段时间了。 - “小桂茸茸不可攀”描绘了山中的桂花虽然细小但香气浓郁,难以攀登。 2. 欲伴渔樵今未得,相从麋鹿尔何闲。 -
《途中》 春日褰衣问翠微,春郊无地不芳菲。梨花雪湿白欲碎,草色雨馀青乍肥。天末烟霞引前旆,道傍萝薜上初衣。翛然顿惬区中赏,此日抽簪愿不违。 注释:春日里掀起衣襟询问苍翠的山峦,整个春天的郊外到处都是芳香美丽的景色。梨花被雪打湿后显得洁白如雪,仿佛要碎了一般;草木的颜色在雨后显得更加鲜绿,好像刚刚长出了新芽。天空尽头的云霞引导着前面队伍的旗帜,路边的藤萝和薜荔上面挂满了初春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