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出驿东门,仰见朝日暾。
曈昽初旭忽明灭,四山尚带雨馀痕。
草际烟浮湿不见,乱云巳散俄复屯。
堤边弱柳低不举,沙上轻鸥飞乍翻。
划然风回霁色开,山势回合来如奔。
繇来山灵为我邀芝驾,故遣雨师洒润清郊原。
不者昨晴今却雨,倏忽之间变朝昏。
明晨日观峰头宿,将披若木探天根。

五日晓霁山行

早出驿东门,仰见朝日暾。

曈昽初旭忽明灭,四山尚带雨馀痕。

草际烟浮湿不见,乱云巳散俄复屯。

堤边弱柳低不举,沙上轻鸥飞乍翻。

划然风回霁色开,山势回合来如奔。

繇来山灵为我邀芝驾,故遣雨师洒润清郊原。

不者昨晴今却雨,倏忽之间变朝昏。

明晨日观峰头宿,将披若木探天根。

译文:

早晨我走出驿站东门外,抬头看到朝阳冉冉升起。

清晨的太阳忽明忽暗,四周的山峦仍带有雨后的痕迹。

在草丛中雾气蒸腾湿润而看不见,乱云已经消散不久又聚集。

堤边的嫩柳低垂着无法直立,沙滩上的鸥鸟忽飞忽落。

忽然间风吹过天空晴朗的云彩展开,山势回环曲折如同奔跑。

因为自古以来山神都邀请我去观赏芝仙,所以派遣雨神为大地滋润清爽的原野。

要不然昨天是晴天今天却下雨,顷刻之间天色变化莫测。

明天早上我在日观峰顶住宿,我将披着若木探查天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早起看到雨后天晴的景象,以及山景的美丽和变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早出驿东门,仰见朝日暾。” 第一句描写了诗人早起出门的情景,抬头看见朝阳冉冉升起。 “暾”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指的是太阳初升的光芒。

“曈昽初旭忽明灭”,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早晨的景色,阳光初升时忽明忽暗,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曈昽”是一种描述光线柔和、温暖的感觉,而”忽明忽暗”则描绘了阳光变化无常的特性。

“四山尚带雨馀痕。草际烟浮湿不见,乱云巳散俄复屯。”第三句描述了周围环境的变化,虽然阳光明媚但四周的山峦还留有雨后的痕迹。”草际烟浮湿不见”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受。”乱云巳散俄复屯”则描述了天空中的云朵时而散开时而聚集,形成一种动态的美。

“堤边弱柳低不举,沙上轻鸥飞乍翻。”第四句描述了堤边和沙上的景色。这里的”弱柳”和”轻鸥”都是春天的象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低不举”和”飞乍翻”分别描绘了柳树和鸥鸟的状态,展现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

“划然风回霁色开,山势回合来如奔。繇来山灵为我邀芝驾,故遣雨师洒润清郊原。不者昨晴今却雨,倏忽之间变朝昏。”第五六句继续描绘了景色的变化和自然的神奇。”划然风回霁色开”描绘了风力推动云层开散的情景,”山势回合来如奔”则描述了山势回旋曲折的景象。”繇来山灵为我邀芝驾,故遣雨师洒润清郊原”则是对自然力量的一种赞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不者昨晴今却雨,倏忽之间变朝昏”则描述了天气的突然变化,给人以惊喜之感。

最后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明晨日观峰头宿,将披若木探天根”表明了诗人想要在第二天的夜晚在日观峰头度过,并计划探索天根的奥秘。整首诗描绘了早晨的景色变化,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