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愁欲破,落日乱啼鸦。
岸折疑无路,春深不见花。
尘沙迷贾道,草色没人家。
北望长安处,那堪老岁华。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和评价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首联:“黄河愁欲破,落日乱啼鸦。”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不息;夕阳西下,落日残阳如血,诗人面对这壮阔的景色,不禁悲从心来。这里“黄河”是诗人眼中的黄河,他以“愁欲破”来形容自己的满腹忧愁。“黄河”,既是实景,又是象征,它象征着诗人仕途上坎坷艰难的经历。一个“愁欲破”字,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气,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心中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乱啼鸦”则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乌鸦在黄河边乱叫的景象。乌鸦的乱叫,更显得诗人内心的凄凉。

颔联:“岸折疑无路,春深不见花。”这句诗的意思是:岸边已经折断,似乎没有道路可走,春天已经来临,但看不见花朵盛开。这里的“岸折疑无路”是说诗人已经感到前途茫茫,看不到一丝希望。而“春深不见花”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这里的“春深”指的是春天的到来,“不见花”则是说春天虽然来临,但花儿却无法开放。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无尽的渴望。

颈联:“尘沙迷贾道,草色没人家。”这句诗的意思是:尘土飞扬,遮蔽了大道,草木葱郁,遮住了房屋。这里的“尘沙迷贾道”是指黄河岸边的泥土被风吹得到处都是,仿佛是一条被尘土覆盖的道路,给人一种荒凉、孤独的感觉。而“草色没人家”则描绘了一副春天里,草木茂盛的景象,它们将房屋全部淹没在一片绿色之中。这一联诗句既写出了黄河岸边的荒凉景象,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

尾联:“北望长安处,那堪老岁华。”这句诗的意思是:向北远眺,看到长安的方向,怎忍心感叹岁月的流逝?这里的“长安”既是实指唐朝都城长安,也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诗人在看到长安的方向时,自然会想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而他的内心又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因此才会发出“老岁华”的感慨。这里的“老岁华”既指时间的流逝,也指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

【答案】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当时诗人任殿中侍御史,因弹劾宦官得祸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译文:

黄河水波翻滚,我心情沉重如同要冲破堤岸一般,傍晚时分看见落日映衬下的乌鸦在空中乱飞。

岸边已经折断,似乎没有道路可走,春天已经来临,但看不见花朵盛开。

尘土飞扬,遮蔽了大道,草木葱郁,遮住了房屋。

向北眺望长安方向,怎么能忍受年华老去!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前四句描写了作者站在黄河边,看到夕阳西沉时的情状。其中“黄河愁欲破”一句,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激愤和痛苦。后四句描写了作者看到两岸的景色后的感受。其中“尘沙迷贾道”一句,既写出了黄河边的荒凉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前途的忧虑和不安。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年华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