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长途倦,归怀日浩然。
息肩芹水上,端为广文贤。
【释义】:宿在南城县城学,因风雨路途远而感到疲倦,归乡的情怀浩渺无边。到芹水边歇息,是为了拜访贤达广文君。
【赏析】:首句“宿南城邑庠”是交代了诗人的行踪。诗人从京城出发,来到南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南城县城学。
二、三两句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述:“风雨长途倦,归怀日浩然。”诗人因旅途劳顿,感到十分疲倦;又因为想到即将结束漫长的征途,归心似箭,不禁感慨万分。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战国时赵孝成王与平原君出访秦国,途经大梁(今河南开封),见一士人正与市人争长亭,便问其故。该士人说:“此古之所谓‘长平’也,是天下咽喉之地。”于是赵王命赵胜为使者,使赵武灵王与秦昭王会面。后赵胜返国,向平原君说,秦王对赵国有吞并之意。平原君遂与赵王商议加强防御。平原君说:“客有能为千金之产者乎?” 有位毛遂自荐的毛遂愿为此事,他利用长平之战的经验,劝赵王发兵救魏,结果大败秦军。后人将毛遂比作“毛生”,称其为“毛生贤”。因此,第三句中的“贤”字,就是暗指毛遂。诗人以毛遂自比,说自己此行虽因风雨劳顿而疲倦,但一想到即将结束这次漫长而又艰辛的旅行,就满怀希望和激情。
尾联两句是写诗人宿于南城县城学的缘由。前一句“息肩芹水上,端为广文贤”,意思是说诗人因旅途劳顿,便来到芹水边休息;这芹水即今河南禹县一带的大河,流经禹州、郏县等地,注入淮河,故又名颍水。古人认为,颍水是龙脉所经,故称颍川或颍阳。颍川,古时指颍水流域地区。这里指的就是诗人所在的南方。所以诗人说:“端为广文贤。”广文,春秋时期鲁国有孔子弟子子贡,字子赣,号“子赣”,又号“子赣先生”。他善于辞令,曾游历列国诸侯,周游各地,最后回到鲁国。孔子称赞他是“博闻强记,通达政事”的博学之士。后来人们就把有学问、善辩才的人尊称为“广文”。
这首诗是一首纪游诗,描写了诗人从京城出发,到南方游览的所见所感。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