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识灵境,振锡西天来。
梵宫跨绝巘,彩翠何壮哉。
海水入金钵,洒旱遍九垓。
遂令区中人,瞻望心徘徊。
我思脱万劫,郁悒惭非才。
青莲发兹山,何必登三台。
行将睹宝月,高举超凡埃。

诗句解释:

次韵戴尚文游颜山三首 其二

金仙识灵境,振锡西天来。
梵宫跨绝巘,彩翠何壮哉。
海水入金钵,洒旱遍九垓。
遂令区中人,瞻望心徘徊。
我思脱万劫,郁悒惭非才。
青莲发兹山,何必登三台。
行将睹宝月,高举超凡埃。

译文:

次韵戴尚文游颜山三首 其二

金仙知晓灵性的境界,从西天来到此地。
佛寺建筑横跨高山之上,色彩斑斓多么壮观。
海水注入金色的钵盂,灌溉了整个大地。
于是使世间的人,瞻望之间心生徘徊。
我想摆脱无尽的苦难,内心忧郁却感到羞愧。
如同青莲在此生长,为何还要登上三清台?
即将看到明月高悬,我将凌驾于凡间尘埃之外。

注释:

  • 金仙: 神仙中的金身。
  • 灵境: 超然的精神境界。
  • 梵宫: 佛教寺院。
  • 绝巘: 山峰陡峭如削。
  • 彩翠: 指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
  • 九垓: 古代对极高数字的称呼,表示极高。
  • 区中人: 指世间的人们。
  • 脱万劫: 摆脱所有生死轮回。
  • 郁悒: 忧愁、抑郁。
  • 青莲: 莲花的一种,象征纯洁和高雅。
  • 三台: 道教中的三个重要神台,分别代表玉皇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 宝月: 明亮的月亮。
  • 高举: 形容超越常人,达到更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颜山的自然美景与宗教意境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宗教精神的独特感悟。诗中通过“金仙”和“梵宫”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精神解脱和心灵净化的志向。此外,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偶的形式,使得语言更加优美、节奏感更强,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