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城南面山水深,依稀八面芙蓉岑。
山中花气敛晴雨,春禽啼罢春云阴。
云兮无心逐风起,片影孤飞过渠水。
逶迤遥接城东楼,万里江湖望游子。
桥梓坊前何日还,白发婆娑岁云晚。

【注释】:

壶山四景图:指《壶山四景》,是宋代郭熙画法的山水画。

八面芙蓉:《楚辞·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此处指湖面上的倒影。

岑:峰峦。

敛晴雨:收敛晴空和雨色。

春禽啼罢春云阴:春天的鸟儿啼叫,春天的云彩变得阴沉。

云兮无心逐风起:云无心随风吹动而飘荡。

片影孤飞过渠水:一片影子独自飞过水渠。

逶迤遥接城东楼:曲折延伸,遥远地连接着城东的高楼。

万里江湖望游子:望着万里长江和广阔江河上的游子。

桥梓坊前何日还?白发婆娑岁云晚: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桥梓坊前啊!年华已逝,头发花白。

【赏析】:

《壶山四景图》是北宋画家郭熙的作品,共四幅。《壶山四景图》描绘的是郭熙所居的后园,此诗是其中的第二幅,描写的是从南往北看的景象。全诗写景细腻,富有诗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首句写远景。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南面深秀的山水,只见那连绵起伏的山峰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其上有层层峰峦,远看如八面芙蓉,近观则似碧玉嵌青苔。诗人抓住山水的特点,用“深秀”二字概括了山水的美,又以“依稀”来形容山水之模糊不清,给人以朦胧美的感觉。

次句写近景。诗人继续向南望去,只见山中有阵阵花香弥漫开来。这花香似乎是由山间树木散发出来的,它随风飘荡在天空和地面上。花香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时香气浓郁;而下雨时,则香气收敛。这里的“敛晴雨”不仅写出了花香随天气变化的微妙感觉,也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三句写鸟鸣。春天到了,山中的鸟儿也开始欢唱起来。诗人听到鸟儿的歌声,便知道春天已经到来。然而,春天的阳光却变得暗淡起来,仿佛被一层厚厚的云层遮住了一样。这里的“春禽啼罢春云阴”既写出了诗人听到鸟声时的惊讶心情,又表现出春天景色的美丽。

第四句写水面。云彩无心随风吹动而飘荡,它们独自飞翔在空中,形成一片美丽的风景。这些云朵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飘荡,仿佛是在寻找自己的归属之地。然而,它们并没有找到归宿,而是继续向前飞行,最终消失在水渠里。这里的“片影孤飞过渠水”既写出了云彩的孤独感,又表现出它们顽强的生存意志。

第五句写远景。诗人继续向南望去,只见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向远方的城东高楼。这条小路虽然曲折,但却显得十分壮观。它穿过了绿树成荫的林间小道,绕过了清澈的小溪,最后抵达了高耸入云的城东高楼。这里的“逶迤遥接城东楼”不仅写出了小路的曲折之美,还表现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六句写近景。诗人继续向南望去,只见一条宽阔的大江横贯南北。这条大江波涛滚滚,奔腾不息,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传奇般的故事。这里的“万里江湖望游子”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又表现出他对远方游子的深深祝福。

尾联两句写近景。诗人继续向南望去,只见一座座古老的桥和一座座繁华的坊市映入眼帘。这些桥坊市虽然古老而又繁华,但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的“桥梓坊前何日还”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而“白发婆娑岁云晚”则写出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之情以及对自己年华已逝、白发苍苍的无奈感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