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法久欲绝,李公得真传。
近时乡先辈,仿佛如滕权。
昔为我题扁,握笔指腕悬。
顾盼张髯须,起立竦背肩。
俯仰为陈迹,屈指十五年。
破屋垂雨溜,庳墙上蜗涎。
三字被侵蚀,黑騕犹高县。
海月夜照之,墨光却新鲜。
正如公性气,精悍老犹然。
见物不见人,吴山隔重泉。
惜哉不可作,手迹忍弃捐。
寿以西川木,良工善雕镌。
庶几如坐对,仰面在屋椽。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为海月庵作的一副对联,上联是篆书,下联是题词。全诗共12句,每句7字,韵脚为”悬”、”悬”、”巅”、”悬”、”悬”、”县”、”轩”、”椽”,押韵严谨。
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篆法久欲绝,李公得真传。 - “篆法”指的是篆刻艺术,”久欲绝”意味着这种艺术已经几乎失传。”李公”代指书法家李贞伯,他的这种技艺得到了真正的传承。
近时乡先辈,仿佛如滕权。 - “近来”指的是最近的时候,”乡先辈”指的是地方上的前辈人物。这里用”仿佛”表示他们的风格与滕权(可能是一个著名的篆刻家)相似。
昔为我题扁,握笔指腕悬。 - “昔”指的是过去,”题扁”是指挂匾额,这是一种古代书法的形式。”握笔”和”指腕悬”形象地描述了写字时的动作。
顾盼张髯须,起立竦背肩。 - “顾盼”和”张髯须”都是形容眼神和面部表情。”起立”和”竦背肩”描绘了动作和身体的姿态。
俯仰为陈迹,屈指十五年。 - “俯仰”和”陈迹”都是形容时间的流逝。”屈指”表示计算时间,而”十五年”则是具体的年数。
破屋垂雨溜,庳墙上蜗涎。 - “破屋”和”下垂”都描绘了一种破旧的状态。”蜗涎”是蜗牛的分泌物,这里用来比喻墙壁上的污垢。
三字被侵蚀,黑騕犹高县。 - “三字”指的是文字,”侵蚀”是指被腐蚀。”黑騕”是黑色的痕迹,而”犹高县”则表示这些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海月夜照之,墨光却新鲜。 - “海月夜”是指夜晚的海面,”墨光”指的是书法的墨迹。”新鲜”表示书法仍然保持着新鲜的美感。
正如公性气,精悍老犹然。 - “公性气”指的是书法家的个性和气质。”精悍”和”老犹然”都是形容词,分别描述了书法的精致和坚韧。
见物不见人,吴山隔重泉。 - “见物”指的是看到的作品或作品本身,”不见人”则是指无法见到作者本人。”吴山”和”重泉”都是地名,这里用来象征距离和阻隔。
惜哉不可作,手迹忍弃捐。 - “惜哉”表示可惜,”不可作”则是指不能作为。”手迹”指的是书法作品,”忍弃捐”则是不忍心丢弃。
寿以西川木,良工善雕镌。 - “寿以西川木”是说将作品刻在西川的木材上保存。”良工善雕刻”则是指技艺精湛的工匠。
赏析:
这副对联通过对比手法,赞美了李贞伯的篆书技艺及其作品的独特魅力。上联强调了李贞伯的技艺已得到真正的传承,而下联则通过描述他的作品风格和创作过程,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整副对联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既体现了李贞伯的艺术成就,又表达了对其作品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