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郭林亭风物幽,绿阴时节更须游。
独怜芳草容人卧,多谢名花为客留。
锦水筑堂从杜老,漆园成器想樊侯。
暮春未许山阴占,今日燕南禊事修。
【注释】东郭草亭:地名;杜老、樊侯:皆指晋人杜预、樊重。杜预曾筑堂于洛阳,名“杜公厅”;樊重在南阳樊山(今河南禹州南)置庄,号“樊氏园”。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与诸友同游东郭草亭,观赏牡丹花。作者先写自己对牡丹的喜爱,后抒己志,最后以牡丹自喻,表明自己要如牡丹一般,为国效力。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清幽,是一篇咏物佳作。
背郭林亭风物幽,绿阴时节更须游。
独怜芳草容人卧,多谢名花为客留。
锦水筑堂从杜老,漆园成器想樊侯。
暮春未许山阴占,今日燕南禊事修。
【注释】东郭草亭:地名;杜老、樊侯:皆指晋人杜预、樊重。杜预曾筑堂于洛阳,名“杜公厅”;樊重在南阳樊山(今河南禹州南)置庄,号“樊氏园”。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与诸友同游东郭草亭,观赏牡丹花。作者先写自己对牡丹的喜爱,后抒己志,最后以牡丹自喻,表明自己要如牡丹一般,为国效力。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清幽,是一篇咏物佳作。
【注释】 天末:指边塞。离魂:诗人自指。招:招回,招唤。伊:语助词。贻:留给。阻:阻碍。自贻伊阻任飘摇:自己给自己留下障碍,任凭思绪飘荡。涸鱼那复寻濡煦:干涸的鱼哪还会去寻找水呢?比喻得不到恩泽的人,再想求得别人的帮助也是枉然。野鹤行将返泬寥:野鹤将回到空旷的地方。泬寥:空虚寂寞。春梦觉来仍是幻:春天的梦境醒来后还是幻影。新诗吟就转无聊:写新诗的时候反而感到索然无味。宦途巧拙吾何有
【解析】 此诗是诗人隐居山居时所作,写其每日的生活。开头两句“喔喔鸡三唱,城居数远村”,写早晨起床后听到公鸡报晓的声音。“喔喔”指鸡的啼叫声,这里用以表示时间的推移;“三唱”指鸡啼了三次,说明天已大亮。“城居”即住在城里,“数远村”指居住在城外。这两句的意思是:早晨起床以后,听到公鸡报晓三声,知道天亮了。在城里居住了几天,每天要到郊外去看望几个朋友。“发随秋叶落,目与晓灯昏”,写早起看到的景象
吴宽《寿席道士》解析如下: 1. 诗句释义: - “白头一羽客”中的“白头”指的是年岁已高,而“一羽客”则形容这位老者如同一只高洁的仙鹤,不染尘俗。 - “何处曾相逢”暗示着老者在世间的孤独与寻找知音的不易。 2. 译文对照: - “月下老翁井”可能指的是一个古老的井,常被用来象征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见证。 - “云间玉女峰”则可能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山峰,玉女通常象征着纯洁和神圣。 3.
再游城南 登高始经旬,野景宛非昨。 园空秋叶深,山净寒云薄。 清尊喜共持,破帽拚重落。 日暮淡忘归,黄花翳孤壑。 译文: 经过十天的登山,眼前的景色已和昨日大不相同。 园内空旷,秋叶已经长得很深,山色清澈,云彩也显得更加轻薄。 高兴地举起酒杯,破旧的帽子也不介意地再次掉落。 到了日暮时分,忘记了回家,只有那黄色的菊花映衬着孤独的山谷。 注释: 1. 登高始经旬,野景宛非昨 -
【注解】 断虹(hóng):指夕阳西下,天空中出现半隐半现的红日。返照:太阳落山后的余晖。向晚喜新晴:傍晚时分,天气转晴。 浮埃(è):浮尘。长沟积水清:长渠里的水很清澈。 歌谣童子事:儿童的歌谣。童稚之事:指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欢乐。刈穫(lì huò):收割。野人情:乡村百姓的生活情趣。 幽燕地:指北京地区。 无劳赋北征:不必为远征北方而劳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晚晴美景的七绝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然后逐句分析,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最后点明自己的看法。 “玉河冻不流”,玉河,即汴河,是古代的运河之一,因河水清澈如玉而得名。诗人以汴河为喻,写景抒情。“晓结冰花细”,清晨,在汴河边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晓”,清晨。“冰花”指冰凌或冰块上的花纹。这里用“结”“细”来形容,写出了冰凌或冰块上花纹的形状
送盛术还吴江 一叶扁舟向东南,望望故里门。 夕阳映照在烟市上,秋水流淌过雪滩痕。 制药工作当书桌,弹琴之后罢酒尊。 相约官舍再相聚,应该是史西村。 释义与注释: - 一舸东南去(一叶舟):指的是一叶小舟向东南方驶去。 - 望望故里门:回头看看故乡的门户。 - 夕阳映照在烟市上(夕阳染红了市场):夕阳照射在烟雾缭绕的市场之上。 - 秋水流淌过雪滩痕(秋水流动着穿过雪白的沙滩):形容河水清澈见底
送仲山后坐通法寺西轩歇马东城下,缘堤踏浅沙。 长因送客日,屡得到僧家。 灌木阴三亩,奔泉响万车。 晚来檐溜断,天际散红霞。 注释:在东城的东门下歇息,沿着堤岸踏着浅浅的沙土。因为送客的日子常常是,所以屡次来到僧人的家。灌木丛中荫蔽着三亩地,奔流的水声如同万辆车一般。傍晚时分,雨帘被风切断了,天空中飘散出红霞。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以送别为题,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诗句“落日悬溪口,哑哑树杪乌。”: - 这句诗描绘了落日的景象,将太阳悬挂在溪流的出口,树梢上乌鸦的叫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 - 诗句“到门皆我辈,欹枕即吾庐。”: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的亲密关系,他们常常聚在一起,相互倚靠枕头就寝,如同自己的家一样。 -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庭归属感的渴望。 - 诗句“粗饭煮鲑菜,小舟看鸭雏。”:
《桐村小隐》 见说移居处,江南第一村。过墙桐树直,匝屋杏花繁。 艇子将茶灶,邻翁送酒樽。东偏近鱼市,更欲置柴门。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见说移居处,江南第一村。 翻译:听说这里是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是江南最美丽的村庄。 注释:“见说”意为“听说”,“移居处”表示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江南第一村”强调了这个地方在江南无与伦比的美景和地位。 2. 过墙桐树直,匝屋杏花繁。 翻译
【赏析】 《宿沙溪》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抒情,末联叙事,全诗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己内心的豪情和壮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红叶西风远盍簪,高堂清夜共瑶琴。”红叶西风:指秋天,秋风萧瑟,树叶渐红。盍簪:盍,合;盍簪,即“盍归”的倒文,意为何不归去?高堂:高大的厅堂。清夜:深夜。这两句诗写的是深秋时节
【注释】 1. 日明风淡:天气晴朗,微风和煦。 2. 橹:船桨。 3. 红树村村逐望多:村庄里的红漆大树很多,远远地看过去就像一片树林。 4. 笑指竹林:指着远处的竹林。 5. 爱子:作者的爱子,这里指作者的儿子。 【译文】 阳光明媚,清风徐徐,小船在水面上轻轻摇动,红漆大树点缀着每个村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我笑着指向那曾经停留过的竹林,然后带着我儿子一起走过去,他抱着古琴
注释: 与蒋宗谊城东观泉因忆旧谈越中五泄之胜 秋早俄惊急雪流,夜来高岸雨初收。 同行赖有三山客,试问何如五泄游。 歇马旋成燕市饮,扣舷遥想越人讴。 玉泉山路凉风爽,还约寻源向上头。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与朋友蒋宗谊一起观赏城东的泉水时,回忆起在越中的五泄游玩的美好时光,并表达了再次游览的愿望。 首联“秋早俄惊急雪流,夜来高岸雨初收。”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早晨,突如其来的急雪和夜晚刚刚停歇的雨景
注释: 曾经是平章府里的花朵,赏花的时候还在故侯家。 帝乡的园林中还有这古亭,人世间只知道今年是佳辰。 吟诗的心情等待沧海上的明月升起,醉酒的脸庞惊见赤城的霞光。 风流前辈都已经凋零殆尽,想要寻找他们的遗迹已经太迟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诸友在东郭草亭看牡丹时所作。首句写牡丹曾是平章宅里花,可见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深;次句写牡丹曾赏于故侯之家,可知牡丹曾受到人们的珍视和喜爱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是“宿龙溪”,要求分析“宿”“迎”、“度”“榻”等字词在全诗中的含义及作用,然后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1) “灯火欢迎不惮劳”的意思是:灯光迎接,不觉辛劳。“灯火”指室内的灯火,这里代指室内;“欢迎”指招待,这里指招待自己;“不惮劳”指不怕辛苦。“不惮劳”是说自己毫不嫌麻烦地招待自己
解析与赏析 诗句 1. 南去分司画省郎 - 描述了姜用贞即将赴南京刑部的情景,"画省"指的是古代的中书省,通常用于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分司"则可能意味着他被派往不同的部门或地方工作。 2. 行行因得奉高堂 - 表示在前往南京的路上,有机会孝敬父母、侍奉双亲。 3. 已如毛义为人子 - "毛义"可能是一个典故或人物,表明姜用贞已经做好了为人子女的准备和态度。 4. 早向宗元识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