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去分司画省郎,行行因得奉高堂。
已如毛义为人子,早向宗元识吏商。
春草讼庭稀狱案,碧山官舍有书床。
项斯别后年华改,为谢无诗远寄将。

解析与赏析

诗句

  1. 南去分司画省郎 - 描述了姜用贞即将赴南京刑部的情景,”画省”指的是古代的中书省,通常用于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分司”则可能意味着他被派往不同的部门或地方工作。
  2. 行行因得奉高堂 - 表示在前往南京的路上,有机会孝敬父母、侍奉双亲。
  3. 已如毛义为人子 - “毛义”可能是一个典故或人物,表明姜用贞已经做好了为人子女的准备和态度。
  4. 早向宗元识吏商 - “宗元”可能指的是张籍(张籍字工部),这里提到“识吏商”可能是指对官场的适应和理解。
  5. 春草讼庭稀狱案 - “春草”可能暗示春天的生机和希望,”讼庭”指的是法庭或者官府,而”狱案”则指案件或诉讼。
  6. 碧山官舍有书床 - 描述了一个宁静而雅致的工作环境,”碧山”可能指的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官舍”是官员的住所,”书床”指书桌和床,暗示了工作的舒适和环境的美好。
  7. 项斯别后年华改 - 提到了“项斯”,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人或事物,”别后”可能意味着离别之后的时光流逝。
  8. 为谢无诗远寄将 - 表达了一种遗憾或期待,可能是想通过诗歌来表达感谢之情,但无法亲自送去。

译文

送别姜用贞奔赴南京刑部,途中有机会孝敬高堂。
如同毛义般为人子,早早认识官场事务。
春天的庭院里,官司稀少,审理案牍。
官舍中有舒适的书桌床铺。
告别后,岁月变迁,思念之情难言。
想要以诗歌表达感激之情,却无法亲手送达。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姜用贞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官场生活的压力和对亲情、友情的重视。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也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