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扼中流险,亭当一柱支。
河山悬震荡,日月莽推移。
岸树微茫出,风帆上下驰。
望中吴楚尽,秋色最堪持。
【译文】
石梁在湍急的河中矗立,亭台高耸在桥的一柱支撑之下。
江河流水奔涌,山色倒映水中,仿佛是一片片翻滚的波涛、莽撞的巨兽。
岸上有树木微微摇曳,船上的帆篷上下飘动。
望远处,可以看到吴地、楚地都尽收眼底。最令人心旷神怡的是秋天的景色。
【注释】
浮玉亭:位于四川奉节县西北瞿塘峡口东侧,因《夜泊牛渚怀古》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两句诗而得此名。
扼:扼守。
流险:河流湍急。
支:支持。
悬震:高悬震荡,形容波涛汹涌。
日月莽推移:日月运行如在莽原上。形容江水滔滔,日夜不息。
茫: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风帆:指船帆。
望中:远望中。
吴楚:泛指江南一带。
堪持:可以拿在手中。比喻值得珍惜。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流寓夔州(今四川奉节)时所作,题下有注:“至三峡闻已秋尽,故作是诗。”全诗四句,每句八字,前二句写景,后二句议论,语言凝炼,意象鲜明,气势雄浑。
首联“石扼中流险,亭当一柱支”,描绘了浮玉亭的险要地势和亭台的坚固结构。石梁在湍急的河中矗立,亭台高耸在桥的一柱支撑之下。这一句通过描写石梁和亭台的地理位置和结构特点,营造出了一种雄伟壮丽的氛围。
颔联“河山悬震荡,日月莽推移”,进一步描绘了三峡的壮阔景象。江河流水奔涌,山色倒映水中,仿佛是一片片翻滚的波涛、莽撞的巨兽。这一句通过描写江水和山色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岸树微茫出,风帆上下驰”,则转向了对人的感受和体验。岸边的树木微微摇曳,船上的帆篷上下飘动。这一句通过描写岸边景色和船只动态,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动感十足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尾联“望中吴楚尽,秋色最堪持”,以议论的方式结束了全诗。通过远眺,可以看到吴地、楚地都尽收眼底。最令人心旷神怡的是秋天的景色。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也蕴含了他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三峡风光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于人生的感悟。同时,诗的语言凝炼,意象鲜明,气势雄浑,也是其艺术特色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