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南湖外,逶迤白石门。
鸣榔穿曲涧,排荇入深村。
万树中流合,群山落照昏。
正愁高兴尽,渔父过清樽。
一、诗句解读
1. 西湾晚棹 - “西湾”指的是湖边的一处海湾,“晚棹”则暗示了作者在这个傍晚时分划桨。这个词汇组合带出了一种宁静的黄昏时刻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2. 一水南湖外 - “一水”可能是指单一的水流,而“南湖外”则表明这条水流是向南延伸至湖外的。这里描绘了一幅河流在南方蜿蜒流淌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流动性。
3. 逶迤白石门 - “逶迤”表示曲折连绵的样子,“白石门”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自然景点,这里指代着山间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
4. 鸣榔穿曲涧 - “鸣榔”可能是指用木棍敲打岸边发出的声音,“穿曲涧”描述了一种深入曲折溪流的情景。这里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探索与发现的喜悦。
5. 排荇入深村 - “荇”是一种水生植物,在这里可能意味着水流中夹带着荇草。“排荇”形象地描绘了水流中荇草的动态。“入深村”则是将这种场景带入到村庄之中,增添了一丝田园的宁静美。
6. 万树中流合 - “万树”形容树木众多,而“中流合”则可能意味着在河流中央形成了一条树木密集的区域。这句诗通过对比宽阔的河流与密集的树林,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机与多样性。
7. 群山落照昏 - 这里的“群山”可能是指远处的山脉,“落照昏”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这句话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伤的氛围。
8. 正愁高兴尽 - “愁高兴尽”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转变,从最初的兴奋、愉悦逐渐转向深沉的思考或感慨。这可能是由于看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自然美景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9. 渔父过清樽 - “渔父”可能指的是一位渔民,“过清樽”则是说渔民经过时,带来了清澈透明的美酒。这句诗以渔夫的形象作为结束,既体现了与大自然的亲近,也寓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二、译文:
在南面的湖边,河水绕过白石门蜿蜒流淌。
我听见木棍撞击水面的声音,穿过弯曲的溪谷。
水流中夹着荇草,缓缓流入幽深的村庄。
周围万木葱茏,山峰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有些暗淡。
此刻我正因眼前的美景而感到心旷神怡,却也不禁感叹时光易逝。
一名渔夫路过,他带来了一瓶清亮的美酒。
三、赏析: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首句”西湾晚棹”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傍晚时分,诗人在江边划船的悠然自得。接着,诗人通过对河流、白石门等景观的细腻描写,构建出一个既有动人心魄又富有诗意的自然场景。特别是”鸣榔穿曲涧”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灵动美,也让人感受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时间的变化——从傍晚到日暮再到落照,每一个时刻都是如此短暂却又如此珍贵。尤其是”正愁高兴尽”一句,更是深化了诗的主题,即美景虽好,但终归难留,引人深思。最后的”渔父过清樽”则以渔民的出现作为画龙点睛之笔,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功地捕捉了自然美景带给人的心灵震撼以及随之而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