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芜眺罢事霜毫,点染秋云散海涛。
馀兴归来眠未得,芦花寒月满江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描写的是在荻港赏景后的所见所感。
晴芜眺罢事霜毫,点染秋云散海涛。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晴朗的天空下,观赏着荒芜的原野和秋天的景色后,用笔触轻轻点染出如霜般洁白的毫毛(即毛笔),将秋云点缀得如散开的海浪一般。这里的“晴芜眺罢”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晴空下眺望了许久,而“晴芜”则指广阔的原野。
馀兴归来眠未得,芦花寒月满江皋。
诗人在赏景之后,虽然有些余兴未尽,但最终还是决定返回家中休息。这里的“馀兴”表示诗人欣赏完美景后的愉悦心情。而“眠未得”则表明诗人虽然想要休息,但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如愿。最后两句“芦花寒月满江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站在江边,看着满月映衬下的芦花,感受到了一种寂静而又清冷的美。这里的“芦花”指的是芦苇花,而“寒月”则是寒冷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荻港赏景时的所见所感。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自己的情感相融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和哲思,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