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风波百折滩,夫君不以别离难。
三年竟失刀头望,半世空成梦里欢。
谁复为文招海贾,且须教子服儒冠。
今观太史书贞节,不愧幽魂地下看。

【注释】

陈节妇:即陈贞节女。

万里风波百折滩,夫君不以别离难。

万里:指千里。百折滩:曲折蜿蜒的河流。

夫君:丈夫。以:认为。

别离难:离别的痛苦难以忍受。

三年竟失刀头望,半世空成梦里欢。

三年:三年的离别时间。

刀头望:刀锋上的影子,比喻远别。

半世:一生的一半。

梦里欢:梦中的快乐。

谁复为文招海贾,且须教子服儒冠。

文招:汉代淮南王刘安的门客,曾招集宾客著书。

文招海贾:指文采风流的人,像文招一样。

须教:需要。

子:儿子。

服儒冠:戴上儒者的帽子。

今观太史书贞节,不愧幽魂地下看。

今观:现在的观察。太史公:司马迁。

贞节:保持贞操、节操。

幽魂:已死的灵魂。

【赏析】

《陈节妇》: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一首悼念亡妻的悼亡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以及对妻子贞烈精神的赞扬和颂赞之情。

首联“万里风波百折滩,夫君不以别离难。”描绘了一幅千里之遥的艰难旅途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在漫长的旅程中,妻子始终坚守着对丈夫的忠诚和信念,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坚定地陪伴在丈夫身边。这一句诗充分体现了妻子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和对婚姻忠诚的态度。

颔联“三年竟失刀头望,半世空成梦里欢。”则进一步描绘了妻子在漫长岁月中的辛酸与寂寞。在这段时间里,妻子失去了对丈夫的期盼和等待,只能在梦境中寻找片刻的慰藉。这一句诗深刻揭示了妻子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表达了作者对妻子遭遇的同情与理解。

颈联“谁复为文招海贾,且须教子服儒冠?”则是对妻子贞洁品质的高度赞扬。在这里,作者将妻子比作历史上的贤妇文招海贾(文采风流的人,像文招一样),强调妻子的品德高尚、才情出众。同时,作者也提醒妻子的儿子要学习儒家文化,成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妻子品德的赞美和尊重,又寄托了作者对家庭传承的期望。

尾联“今观太史书贞节,不愧幽魂地下看。”则是对妻子贞节精神的最高赞誉。作者引用司马迁记载贞烈女子的故事,表明自己的悼念和敬意。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妻子贞洁品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最后一句诗更是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灵魂的敬仰,暗示妻子虽已离世,但其贞洁精神却永存于世。

此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感人肺腑的情感,展示了妻子的坚韧不拔、忠贞不渝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和对妻子贞节精神的崇敬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