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伊斗室寓河南,便守饥寒亦不惭。
白发已能全士节,红尘不肯浣儒衫。
久无飞蝶随幽梦,幸有征鸿寄远缄。
看尽梅花春未老,片云何日送回骖。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怜伊斗室寓河南”,怜——爱怜,指作者对刘甥的怜爱之情;“斗室”是小房子的意思;“寓河南”指居住在河南;“便守饥寒亦不惭”,意思是即使身处贫苦饥饿的困境也不感到惭愧;“不惭”,不感到惭愧,不以为耻;“白发已能全士节”,意谓年事虽高却仍保持着高尚的气节;“士节”是指人的操守;“红尘不肯浣儒衫”,意谓不愿意沾染世俗的尘埃,保持儒者的清高;“红尘”是尘世,指人间俗事;“浣”,洗涤;“儒衫”,古代读书人穿的宽大的衣服,借指文人学士。“久无飞翼随幽梦,幸有征鸿寄远缄”,意为长久没有像蝴蝶一样的使者来传达我的思念和问候,幸得有像大雁这样的使者为我捎去远方亲人的书信;“征鸿”,即归雁,比喻远方来的使者;“远缄”,远信,指远方来的家书。“看尽梅花春未老,片云何日送回骖”,意为我要看遍梅花,直到春天结束,但春天还没有过去,片云何时能送还那辆载着我的车辆?“看尽”,“尽”,完了。“片云”,喻指诗人自己,这里指诗人自己。诗人自比为飘零的行云,以“驾”字形容其自由无拘之状。“片云”,也指代诗人自己的诗作。“何日送回骖”,意思是什么时候能把我送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刘甥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盼。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刘甥因战乱而流寓河南,作者对其深表同情,并安慰他不要因贫而自卑,要洁身自好,做一个有志之士。最后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意。
译文:
怜爱你的小屋在河南,即使贫穷寒冷也不会感到惭愧,因为你有一颗纯洁的心。你虽然年纪已高,但仍能保持士人的操守,你不愿沾污世俗。
很久没有像蝴蝶一样的使者来传达我的思念和问候,幸好有像大雁这样的使者为我捎去远方亲人的书信。
我要看到梅花开尽了,春天还没过去,但春天已经过去了,春天过去了。什么时候能让我把车马送回来。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以深情厚谊,写赠别刘甥的情怀,既充满真挚的友情,又有对友人的勉励,可谓情真意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