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已误看花期,千里乡园有梦思。
贫乏故人同卧起,萧条官道独凄其。
云飞每恨青山隔,水涸长嫌画舫迟。
试问长年何日到,芙蓉秋水未开时。

送李孟寅下第

注释:

  1. 长安已误看花期,千里乡园有梦思。
  • 长安: 古代中国首都,这里指代京城长安,是诗人的所在地。
  • 误看花期: 错过赏花的好时机,可能指的是科举考试失败后心情低落。
  • 千里乡园: 表达了对远在家乡的思念之情。
  • 有梦思: 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贫乏故人同卧起,萧条官道独凄其。
  • 贫乏故人: 与老朋友分别后生活变得困难。
  • 同卧起: 与老朋友共度时光的日子。
  • 萧条官道: 形容仕途不顺,官场上缺乏支持和温暖。
  • 独凄其: 独自承受着冷清和孤独。
  1. 云飞每恨青山隔,水涸长嫌画舫迟。
  • 云飞: 比喻仕途中的变化无常。
  • 青山隔: 形容政治环境复杂,难以逾越。
  • 水涸长嫌画舫迟: 比喻希望渺茫,时间漫长,无法实现的愿望。
  1. 试问长年何日到,芙蓉秋水未开时。
  • 长年: 指长久的时间或未来。

  • 芙蓉秋水: 借指美好但短暂的景象或事物。

  • 未开时: 暗示美好事物的结束或遗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离别之痛和人生失意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的离别、仕途的艰辛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孤独和无奈。

首两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现实困境的感叹。”长安已误看花期,千里乡园有梦思”,诗人在京城长安却错失了欣赏花朵的机会,只能通过回忆来感受曾经的美好。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贫乏故人同卧起,萧条官道独凄其”,诗人感慨与旧友的分离和官场上的孤寂,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忧伤氛围。

第三联”云飞每恨青山隔,水涸常嫌画舫迟”,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来传达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云飞”和”水涸”都是隐喻,暗喻政治环境的变化和人生的艰难。”画舫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力感。

结尾两联”试问长年何日到,芙蓉秋水未开时”,则转向了对未来的展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长年何日到”,表达了诗人对长久期盼后的失望和遗憾;而”芙蓉秋水未开时”,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刻的向往和期待。这两句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感情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失意和对未来的迷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