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衣自惯雪山寒,笑杀诗人觅懒残。
梵语本空何足听,天花虽好有谁看。
北门不信斋无室,西域徒闻戒有坛。
邪正分明如黑白,鲍鱼莫误作芝兰。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 铁衣自惯雪山寒:
- “铁衣”可能指的是穿着坚硬的铁甲。
- “自惯雪山寒”表示习惯了寒冷的天气。
- 关键词“雪山”和“寒”暗示了环境的恶劣。
- 笑杀诗人觅懒残:
- “诗人”指的是文人墨客。
- “觅懒残”意味着寻找懒惰或不勤快的人。
- 这里用“笑杀”形容诗人对某人的行为感到滑稽可笑。
- 梵语本空何足听:
- “梵语”指的是佛教的梵文,一种古老的宗教语言。
- “本空”意味着佛教中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无自性的。
- “何足听”表示不值得一听。
- 天花虽好有谁看:
- “天花”可能是一种美丽的花朵。
- “虽好”表示虽然美丽,但“有谁看”表示没有人欣赏。
- 北门不信斋无室:
- “北门”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门,或者泛指北方。
- “不信斋无室”表明不相信有人能通过修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斋戒)。
- 西域徒闻戒有坛:
- “西域”指的是古代中国的西北部地区,与今天的新疆接壤。
- “戒有坛”表示虽然知道要遵守戒律,但实际执行时却有困难。
- 邪正分明如黑白:
- “邪正”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善与恶的区分。
- “分明如黑白”形象地描述了善恶之间的界限非常清楚,就像黑白分明一样。
- 鲍鱼莫误作芝兰:
- “鲍鱼”和“芝兰”都是用来比喻人的,鲍鱼是有毒的,而灵芝和兰花是珍贵的药材。
- “莫误作”意味着不要混淆它们。
译文:
铁衣自惯雪山寒,笑杀诗人觅懒残。
梵语本空何足听,天花虽好有谁看。
北门不信斋无室,西域徒闻戒有坛。
邪正分明如黑白,鲍鱼莫误作芝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某些人行为的看法。在首联中,作者通过对“铁衣”和“雪”的描写,展现了环境的严酷。颔联则通过“笑杀诗人”和“何足听”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类人的轻蔑。接下来的几联进一步通过佛教的语言和现实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最后几句则是对“鲍鱼”(有毒的鱼)和“芝兰”(珍贵的草药)的比喻,警示人们不要因为外表相似而混淆是非。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社会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