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霜风卷旆旌,六蕃相率道傍迎。
只今塞外无烽火,空负胸中有甲兵。
校猎平原秋草碧,投壶客舍夜灯明。
谁知缓带轻裘者,自是官家万里城。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送别的场面描绘了一幅塞外送客图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之情。首联写诗人于五月天寒地冻之时,仍挥师西行,赴边关送潘以正。“霜风”“旌”点明时令和天气;“六蕃相率道傍迎”,说明潘以正此行是奉命出使,其任务非同一般,因此,当地军民都来迎接。“只今塞外无烽火”,表明此地已久无战事,百姓安居乐业。“空负胸中有甲兵”,既写出了潘以正在此次送别中的感慨,也暗示了边关的平静与和平环境为军事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颔联进一步描写边关的宁静景象:“校猎平原秋草碧,投壶客舍夜灯明”。这两句诗中,“校猎”、“投壶”是当时军中常见的两种娱乐活动。“秋草碧”点明时节在深秋;“客舍夜灯明”则是说在客舍中过夜,灯光通亮。“空负胸中甲兵”句意即:虽然潘以正身怀雄壮的武备,但此时此境,却只能空有这些本领,无法施展。颈联“谁知缓带轻裘者,自是官家万里城”,紧承前文,进一步抒写潘以正的感慨。潘以正虽身为朝廷派出的使者,但他所到之处,只是远离朝廷万里之外的一座城。这里既指潘以正本人远在他乡,更暗示着朝廷对他的冷落和疏远。尾联“自是官家万里城”,既是对上文的收束,又是对全篇主题的深化。诗人用一“自”字,将前文所叙之事归结于“自是官家万里城”的缘由。这一“自”字,既点明了潘以正当是朝廷派遣出去的“万里城”中的一员,又暗含了潘以正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悲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潘以正的同情和关切。
从全诗看,首联叙事,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句写景抒情,十一句收束题旨,末句则抒发感慨。诗人在写景时,抓住最能表达人物感情的典型环境、典型事件,运用最富有特征的细节,刻画出主人公形象,同时,又把景物和人物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
五月霜风卷旆旌,六蕃相率道傍迎。
只今塞外无烽火,空负胸中有甲兵。
校猎平原秋草碧,投壶客舍夜灯明。
谁知缓带轻裘者,自是官家万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