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溪之后见斯人,意广才高志未伸。
愁对落花先置像,喜看修竹为传神。
轻帆欲去常逢雨,久病归来正及春。
要识松楸须问我,洛桥西畔石嶙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送汪海云》。
诗句解读:
浮溪之后见斯人,意广才高志未伸。
这句话描述的是汪海云在小溪边遇见了某人,这个人意气风发,才华横溢,但抱负未被完全实现。”浮溪”指的是在溪流边遇见汪海云,而”意广才高志未伸”则表达了他的志向远大但尚未实现。愁对落花先置像,喜看修竹为传神。
这句诗描述了汪海云面对落花时感到悲伤,但看到修长的竹子却感到喜悦和振奋。”愁对落花先置像”可能指的是他在某个时刻对落花产生了深深的感触,而”喜看修竹为传神”则表达了他对修竹的喜爱,认为它们具有生动的形象,能够传达出生命的精神。轻帆欲去常逢雨,久病归来正及春。
这句诗描绘了汪海云准备出发时的情境,他的轻舟正要启程,但却遭遇了连绵的雨。同时,他也提到自己因为久病未能及时归来,但恰好赶上了春天。这里既反映了他的旅行困难,也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要识松楸须问我,洛桥西畔石嶙峋。
这句话暗示了汪海云对某种事物有深厚的情感,他想要认识这种事物就必须向他询问。”洛桥西畔石嶙峋”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具体的地点,这个地点的石头显得嶙峋,可能给人一种荒凉、古老的感觉。
译文:
在小溪边与某人相遇,他志向远大,才华横溢,但抱负尚未实现。
面对落花,感到忧愁;然而看到修长的竹子,心中却洋溢着喜悦和激动。
轻舟即将出发,却常常遇到雨;久病归来,正好赶上了春天。
想要了解松树和楸树的秘密,必须向我请教;洛桥西畔的石头嶙峋,给人以荒凉之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汪海云在自然中的各种经历的描写,反映了他的心境变化。从一开始的期待和欣喜,到后来的忧愁和遗憾,再到最后的坚定和乐观,诗歌展现了一个复杂而丰富的人物形象。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