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无端不系情,读书终日掩柴扃。
金风动地顽云散,四望青霄霁月明。
【注释】
玩月:即赏月。柴扃:柴门,指隐居的地方。四望青霄霁月明:四下望去,只见晴空万里,明月高悬。
【赏析】
《玩月》一诗作于元丰七年(西元一一零九年)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苏轼当时正隐居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他以“东坡居士”自号。此诗是写赏月的情趣之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一句“万事无端不系情”表明了诗人的超脱与豁达。诗人认为,世间万物都与人无关,因此不必过分在意世事纷扰。这一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境界。
第二句“读书终日掩柴扃”则描绘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喜欢读书,但并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将时间用于欣赏大自然的美。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品质。
第三句“金风动地顽云散”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金风呼啸,顽云被吹散。这里的“金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顽云”则暗示着乌云密布的天空。这一句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为下文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最后一句“四望青霄霁月明”则是诗人对月亮的赞美之情。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晴空万里,明月高悬。这里的“青霄”指的是夜空中清澈明亮的月光,而“霁月”则表示晴朗的月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