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磻溪感梦时,何心更慕帝王师。
曾逢仙授长生诀,每遇人吟遣兴诗。
囊里有钱堪买酒,镜中无发可成丝。
高年谁似翁强健,日日登临力未衰。
诗句释义:
“已到磻溪感梦时”: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磻溪(古地名,今位于陕西宝鸡附近)的梦境,表达了对古代智者如姜尚(即“太公”)的景仰之情。磻溪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此处用“梦时”表示一种向往之情。
“何心更慕帝王师”: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成为帝王老师的淡泊之心。这里可能指的是他并不追求世俗意义上的功名利禄,而是希望像姜太公那样,能够通过智慧和德行来影响和指导后人。
“曾逢仙授长生诀”:描述了一次意外的机缘,可能是在某种神秘或超凡的力量下获得了长寿的秘诀。这里的“长生诀”象征着对永恒生命的渴望和追求。
“每遇人吟遣兴诗”:意味着诗人在与人们交流、分享诗歌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艺术的美。这里的“遣兴诗”可能是指那些用来抒发情感、表达志趣的诗歌。
“囊里有钱堪买酒”: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即有足够的财富可以自由地享受生活。这里的“买酒”不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慰藉。
“镜中无发可成丝”:这句可能是在自嘲或者是对衰老的无奈。这里的“无发”可能指的是年老体衰的状态,而“成丝”则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暗示着虽然身体有所衰退,但智慧和才华却依然如同丝线一样坚韧不拔。
“高年谁似翁强健”:这句是在夸赞自己,表达了对于高龄仍然保持健康的自豪感。这里的“翁”是对老年男性的尊称。
“日日登临力未衰”:这句话强调了即使年纪已高,但仍有力量和热情去攀登新的高峰。这里的“登临”可能指的是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而“力未衰”则表明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译文:
岁月流转,我已步入磻溪梦境之中,心中再无追慕帝王之念。曾得仙人所授长生之秘,每每与人吟咏,以此自娱自乐。囊中虽有钱可购酒饮,然镜中白发已无法编织成丝。如今我虽年高,但身体依旧健康有力,每日都登高望远,意志未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人以磻溪为背景,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变化,从最初的追梦到最终的释怀,再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诗中的“长生诀”、“遣兴诗”、“买酒”、“成丝”等关键词,都巧妙地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