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子家训
译文
黎明起床,扫除尘垢,内外整洁;日暮便息,关锁门户,亲自检点。
每一顿饭,都想着来之不易;每一丝一缕的布帛丝绸,都要记得物力维艰。
事先做好准备,不要临时慌乱;临渴掘井,是徒劳无益。
自己的生活必须节俭,宴请客人不能奢侈。
器具要洁净无瑕,瓦罐胜过黄金美玉;饮食要简单而精当,园中的蔬菜更加珍贵。
不要建造豪华房屋,不谋求良田。
三姑六婆是淫邪盗窃的媒介;婢女娇妻妾,不是闺房之福。
奴仆不必英俊美丽,妻子切忌艳装打扮。
虽然宗祖相隔遥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做人务期质朴诚实,教育子女要有义方。
不要贪图意外之财,不要饮酒过量。
与肩挑贸易时,不要占别人的便宜;见到贫苦亲邻时,要多加温恤。
过于刻薄成家,道理上是没有长久享受的;伦常违背,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之间,要多分润寡,长幼内外之间,宜法肃辞严。
听从母亲的教诲,违背骨肉之情,难道是大丈夫的行为吗?重视财物,轻视父母,不是人子的行为。
赏析
《朱子家训》是朱熹所著关于家庭教育和行为规范的一篇经典文章,旨在教导后代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章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了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勤俭节约、尊重长辈、孝顺父母等重要价值观。
1. 关键词解释:
- “黎明即起”:指早起开始一天的生活,体现勤劳和自律。
- “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清洁家园,保持环境干净整洁,象征个人品德的修炼。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珍惜食物,感恩食物的来之不易。
-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细微之物也要珍惜,认识到生活的艰辛。
-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 “听妇言,乖骨肉”:尊重母亲的意见和感受,维护家庭和睦。
- “重资财,薄父母”:重视物质财富而忽视父母的养育之恩。
-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对待亲属要公平合理分配利益。
- “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在家庭内部,长幼关系和对外交往要遵守礼仪和规矩。
- “勿贪意外之财”:不要贪婪不属于自己的财产。
2. 文章主旨:《朱子家训》主要传达了儒家倡导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和生活哲学。它教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如勤勉工作、尊重长辈、珍惜食物、家庭和睦等,这些都是维持社会稳定和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原则,朱熹希望后代能够成为有德之士,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3. 文化价值:这篇文章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教育文献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和礼仪的典范。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于家庭和谐、社会秩序和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视。在今天,这些原则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指导着人们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和个人品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