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声吹过古徐州,又向江湖叹敝裘。
两岸菰蒲萧寺晚,一鞭风雨乱山秋。
天涯作客悲王粲,逆旅何人识马周。
惆怅年华同逝水,夕阳无语自西流。

江南道中

雁声吹过古徐州,又向江湖叹敝裘。

两岸菰蒲萧寺晚,一鞭风雨乱山秋。

天涯作客悲王粲,逆旅何人识马周。

惆怅年华同逝水,夕阳无语自西流。

注释:

雁声:大雁的叫声。

苏轼在徐州任团练副使时,曾因事被贬。此诗即写在赴黄州途中途经徐州时的感慨。“又向江湖叹敝裘”是说诗人又到江湖(指江、淮之间)去了,他感叹自己穿的破衣服又旧得不能穿了。“敝裘”即破旧的皮毛衣服。

萧寺:指荒凉冷落的寺庙。这里指徐州附近的寺庙。

逆旅:旅舍,旅店。“逆旅何人识马周”,意思是说在这旅途中,没有人知道谁是马周,因为马周是汉宣帝时的大臣,以廉洁著称。马周是汉文帝、汉景帝两朝的名臣,后为梁孝王太傅。梁孝王刘武死后,他的门客纷纷离去。马周来到梁孝王府,刘武十分惊奇,问他说:“你是谁?为什么来到我这里?”马周说:“我本来是汉朝大臣。”又问:“你为什么到这里来?”马周说:“我听说大王好士,所以来到这里。”刘玉于是请他坐下,问道:“你学到了什么呢?”马周说:“我只学了‘礼’字,其他都忘记了。”刘玉说:“你能做《泥丸赋》吗?”马周说:“能。”刘玉让马周把文章写出来。马周写完,刘玉称赞说:“你的才能超过我。”于是任命马周为国教博士。马周后来官至御史大夫。

王粲: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郡(今江苏淮安市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游京师,因曹操爱其才高而召见,但未被重用,遂称病还乡。后曹操征之,仍称病不从,曹操大怒,将其放归田里。王粲一生不得志,常寄情于山水田园之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作品,如《登楼赋》、《七哀诗》等,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王粲在徐州一带游览时,看到当地百姓生活很困难,就写了《登楼赋》,表达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慨。

译文:

秋风萧瑟地吹过徐州城郊,听到雁群发出凄凉的声音;又向江湖漂泊,叹息自己的破旧皮衣。

两岸芦苇丛生,岸边长满了菰(音gū)蒲,傍晚时分,寺庙显得格外冷清;一路上,雨点纷飞,山色苍茫,一片秋天景色。

身在他乡作客,心中充满悲伤,想起当年刘备投奔荆州时的困境;旅途中小客店中的人,又有谁了解马周这样的贤臣呢?

惆怅地想到年华如水一样逝去,夕阳西下时,默默地无语地向西流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黄州贬居期间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联八句,每联四句,共二十句。前三联写行程所见,末联抒己怀。前四句写行程所见,中间二句写旅途中的感慨,最后二句写身世之感。诗中“天涯作客悲王粲,逆旅何人识马周”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