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墓,沧桑历劫存。
衣冠新俎豆,松柏古墙垣。
赵宋一抔土,临川四世孙。
岿然遗碣在,忠孝著乾坤。
胡马凭陵日,将军拥节旄。
东南撑半壁,姓氏赫双刀。
毅魄风霆壮,崇祠泰岱高。
表忠忧世变,报国仗人豪。
忆昔庚申岁,常州正用兵。
斩关臧氏出,负国褚渊生。
谁作中流柱,能成烈士名。
伤今兼吊古,有客泪如倾。
注释
题: 题目,诗歌的标题。
重修: 重新修建,表示对某物的修复或重建工作。
宋守常殉节王忠荩公墓: 指明代忠臣王忠荩的墓地。王忠荩是明朝末年的忠臣,因反对清朝而被捕,后被处决。他的墓地在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地区。
五百年前墓,沧桑历劫存: “五百年”是指从明朝灭亡到王忠荩被杀的时间跨度,“墓”指墓地。这句话表达的是王忠荩的墓地历经了长时间的风雨沧桑,仍然保存了下来。
衣冠新俎豆,松柏古墙垣: “衣冠”指的是古代人的服装和头饰,这里比喻为王忠荩的遗骨;“俎豆”是指祭祀用的器物,这里比喻为纪念他的仪式;“松柏”指的是常青树,这里比喻为王忠荩的墓地。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忠荩的墓地虽然经历了时间的侵蚀,但依然保留着古代人对他的尊重和怀念。
赵宋一抔土,临川四世孙: “赵宋”指的是宋朝,“一抔土”指的是一点点土地,这里比喻为王忠荩的遗骨;“临川”指的是地名,这里代指王忠荩的家族。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忠藎的遗骨虽然只是一点点,但是代表了宋朝的一个分支。
岿然遗碣在,忠孝著乾坤: “岿然”意为高大雄伟,这里用来形容王忠藎的遗骨矗立不倒;“遗碣”指的是墓碑,这里代指王忠藎的纪念之地;“忠孝”指的是忠诚和孝顺,这里用来形容王忠藎的品质。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忠藎的遗骨虽然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精神和品质依然影响着后人。
胡马凭陵日,将军拥节旄: “胡马”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人,“凭陵”意为侵犯,这里用来形容战乱频繁;“将军”指的是将领,这里代指王忠藎;“拥节旄”指的是手握兵权,这里代指王忠藎的军事才能。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忠藎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东南撑半壁,姓氏赫双刀: “东南”指的是中国的东南地区,“撑半壁”形容势力强大;“姓氏”指的是家族名望,“赫双刀”形容名声显赫。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忠藎的家族在东南地区有着强大的势力和崇高的声望。
毅魄风霆壮,崇祠泰岱高: “毅魄”指的是坚定的意志,这里用来形容王忠藎的精神;“风霆”指的是雷电,这里用来形容王忠藎的气势;“崇祠”指的是祠堂,这里代指王忠藎的纪念之地;“泰岱”指的是泰山,这里用来形容王忠藎的精神崇高无比。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忠藎的精神和气势让人感到震撼,他的祠堂也建得非常高大。
表忠忧世变,报国仗人豪: “表忠”指的是表达忠诚,这里用来形容王忠藎对国家的忠诚;“忧世变”指的是担忧国家的命运和危机;“报国”指的是为国家效力,这里用来形容王忠藎的爱国精神;“仗人豪”指的是仗义执言,这里用来形容王忠藎的勇气和智慧。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忠藎以自己的忠诚和勇气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忆昔庚申岁,常州正用兵: “庚申岁”指的是年份,这里的具体年份不详;“常州”指的是现在的江苏省常州市;“用兵”指的是打仗,这里指当时的战乱情况。这句话的意思是回忆起过去的庚申年(大约1640年左右),常州地区正处于战乱之中。
斩关臧氏出,负国褚渊生: “斩关”指的是冲破敌人的防线,这里指突围而出;“臧氏”指的是人名,这里代指某个人物;“褚渊”指的是人名,这里代指另一个人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战乱中,有人能够冲破敌人的防线,带领部队突围出来;也有人因为国家的需要而牺牲,留下了英勇的形象。
谁作中流柱,能成烈士名: “中流柱”指的是在激流中支撑桥梁的柱子,这里用来形容坚守阵地的勇士;“烈士”指的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的人,这里用来形容王忠藎这样的英雄。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战乱中,有谁能像王忠藎一样成为坚守阵地的支柱?
伤今兼吊古: “伤今”指的是对现在的感慨;“吊古”指的是对历史的怀念。这句话的意思是同时对现在的情况感到悲伤,同时也对历史进行缅怀。
有客泪如倾: “有客”指的是诗人自己;“泪如倾”指的是泪水像泉水一样涌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客人看到这首诗,感动得流泪。
赏析
《题重修宋守常殉节王忠荩公墓》是一首悼念明朝忠臣王忠荩的诗。诗人通过对王忠藎墓地的描述,表达了对王忠藎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