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纷更忧变夷,祸胎隐伏有谁知。
横流苦乏扁舟渡,倾厦伤无一木支。
草野犹思周正朔,朝廷已改汉官仪。
诸公衮衮皆胡孔,独让先生大节持。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所写。当时朝廷内乱不止,政令多变,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咏史抒怀的诗作。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赵焕文茂才 —— 赵焕,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被赐名为“文”,并任命为“茂才”。文茂才在当时是高级官员的称号,表示其才华出众,得到皇帝的赏识。
政策纷更忧变夷 —— 政策频繁更改,国家陷入动荡不安之中。"变夷"在这里指的是政治上的变革。
祸胎隐伏有谁知 —— 国家的隐患和危机,普通人无法了解,只有统治者自己才能意识到。
横流苦乏扁舟渡 —— 国家如同泛滥的河流,民众的生活困苦不堪,连船只都无法渡过。
倾厦伤无一木支 —— 大厦倾倒,无人能支撑,象征着国家已经崩溃。
草野犹思周正朔 —— 虽然国家已经分崩离析,但民间仍怀念正统的朝代,即周朝。
朝廷已改汉官仪 —— 朝廷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汉朝的官制和仪式,表明政治制度的变迁。
诸公衮衮皆胡孔 —— 许多公卿大臣都是少数民族出身,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与汉人不同。
独让先生大节持 —— 唯独有先生坚守着儒家的道德准则,保持自己的节操。
赏析:
《赵焕文茂才》这首诗反映了唐穆宗时期朝廷的混乱和政令频繁改变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诗人通过对国家现状的描绘,表达了对政治稳定的渴望和对道德坚守者的赞美。诗中所提到的“大节持”一词,强调的是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即使在乱世中也能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