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疏为郎日,留题姓字新。
平猺挥将略,破敌属儒臣。
事定功招谤,才高学累人。
残碑勤拂拭,赵顾可同伦。

【译文】

抗疏为郎日,留题姓字新。

平猺挥将略,破敌属儒臣。

事定功招谤,才高学累人。

残碑勤拂拭,赵顾可同伦。

注释:

①铨曹署中四咏和云麓作·王文成公题名碑在验封司:指《明史》记载的王文成公(王守仁)曾于嘉靖七年(1528年)任南刑部尚书期间,因处理一件冤案,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当时吏部尚书杨廷和对此事非常不满,便以“抗疏自陈”的方式,上奏皇帝说王守仁的案子有冤,要求皇上重新审理。但皇帝没有答应。于是,他让下属把这件事写下来,挂在衙门里。这就是所谓的“题名碑”。而云麓,是王守仁的号。②抗疏为郎日:表示抗御奸邪的奏书被朝廷接受了。③留题姓字新:指留下题词,字迹还保持着新的时候的样子。④平猺挥将略:指平息叛乱,指挥军队打仗。⑤破敌属儒臣:指打败敌人,功劳归于儒臣。这里指的是王守仁平定了广西的叛乱,所以功劳归于儒臣。⑥事定功招谤:指事情平定后,他的功劳引来了很多非议。⑦才高学累人:指王守仁的才能很高,但他的学问却使很多人感到累赘。⑧残碑勤拂拭:指王守仁曾经在南刑部任职时,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特地在衙门前立了一块碑。这块碑已经很破旧了,因此需要经常去擦拭保持清洁。⑨赵顾可同伦:意思是说,即使像赵括那样只会死记硬背而不会灵活运用的人,也可以与自己并列。⑩同伦:指同辈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守仁在南刑部任职时的题词,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一些经历和感受。诗的前两句主要描述了他在官场上的一些事情,如抗疏、留题等;接着又提到了他在处理政务时的一些做法,如平猺、破敌等;然后又描绘了他的一些遭遇,如事情平定后的功招诽谤等;最后又谈到了他的学问,如才高学累人等。整首诗通过这些内容,展现了王守仁在官场上的一些特点和经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