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广思扬子,年荒惜故人。
艰危谁计日,丧乱各经春。
杜曲看花眼,浔阳乞食身。
十年中夜月,两地照清贫。
【注释】
广陵:扬州,古称。使:使者。得吴野人:收到吴地的乡亲郝山渔、汪长玉的信。吴野人:指郝山渔、汪长玉二人。吴,泛指吴地。
扬子江:长江。扬子江头生桂枝,年年长新枝。——李白《扬州》诗。“扬子江头生桂枝”句:意思是扬州的江边有桂树生得茂盛,每年都会长得更加繁盛。“年荒惜故人”句:意思是在荒年的岁月里,珍惜着老朋友。荒,荒年,指国事艰难。
艰危谁计日:国家正处在艰难困苦之中,谁能够预测日子的长短?艰危,困难。谁,谁也。计日,计算时间,这里指预测未来。
丧乱各经春:战乱不断,各自度过了漫长的严冬和春天。丧乱,战争或动乱。经,通过,度过。各,各自。
杜曲看花眼:杜甫曾在长安的杜曲居住,那里有美丽的景色。杜曲,即杜曲镇,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看花眼:形容对美景流连忘返的样子。
浔阳乞食身:杜甫在浔阳(今江西九江)时,曾经为生活所迫而向人乞讨。浔阳县,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南郊。
十年中夜月,两地照清贫:诗人用十年的时间来回忆自己与友人的友情,以及他们各自在异地的艰苦生活。中夜,晚上。两地,指扬州和长安。清贫,贫穷,贫困。两句大意是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诗人与友人分别在两个地方过着清贫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秋天,诗人在长安时作。诗人在长安十年,与挚友郝山渔、汪长玉相别,此时两人已久别重逢。此诗即是诗人怀念旧友之作。
诗的前半部分写扬州和长安两地的景致,后半部分写诗人与好友分离的情景。前半部分写得比较平实,后半部分写得比较曲折。
诗的首联写扬州的风光。扬州是唐代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也是诗人经常游历的地方。诗人在这里看到了盛开的桂花树,也看到了生长繁茂的新树枝。这两句写出了扬州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
颔联写诗人在扬州和长安两地的遭遇。扬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而长安则充满了战争和混乱。这两地的生活条件都很差,让人倍感艰辛。
颈联描绘了诗人与好友在两地的生活情景。扬州的杜曲和长安的浔阳都有美丽的景色,然而对于诗人而言,这些美丽的景色都无法让他忘记自己的好友。因为只有在朋友相聚的时候,他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幸福。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思念之情。诗人用十年的时间来回顾与好友在一起的日子,以及他们各自在异地的艰辛生活。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扬州和长安两地的描绘,展示了两处的风景和人情。同时,诗人又通过对诗人与好友分离的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既有山水之美,又有人情之深,堪称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