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篁雨过夕阳明,半亩荷塘秋气清。
正欲隔篱呼酒伴,刚逢别浦送蝉声。
地偏长结枌榆友,性远还寻鸥鹭盟。
一榻草堂高卧稳,东山千古有余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至的《竹里晚眺》。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 疏篁雨过夕阳明,半亩荷塘秋气清。
- “疏篁”意为稀疏的竹林,“雨过”说明刚下过雨。
- “夕阳明”指雨后的夕阳格外明亮。
- “半亩荷塘”形容池塘面积不大,但景色宜人。
- “秋气清”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清新气息。
- 正欲隔篱呼酒伴,刚逢别浦送蝉声。
- “隔篱”是指站在篱笆旁,准备与朋友共饮。
- “呼酒伴”意味着邀请朋友们一起来喝酒庆祝。
- “别浦”通常指河流边的地方,这里指送别的地方。
- “送蝉声”则是指送走蝉鸣声,可能暗示着离别的氛围。
- 地偏长结枌榆友,性远还寻鸥鹭盟。
- “枌榆友”指的是在偏远地方结交的朋友,这里的“枌榆”可能指的是树的名字或者是地名的一部分。
- “性远”表达了追求高尚友情的愿望。
- “寻鸥鹭盟”中的“鸥鹭”是鸟类的名字,这里可能指的是与这些鸟为友,或者寻找与自然和鸟类和谐相处的方式。
- 一榻草堂高卧稳,东山千古有余情。
- “一榻草堂”指的是简陋的草屋或茅舍,表明诗人选择了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
- “高卧稳”描述了诗人安稳舒适地躺在草堂中的状态。
- 通过“东山”和“千古”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东晋名士谢安及其隐居生活的怀念。谢安常在东山上吟诗作画,过着超脱世俗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晚秋时分竹林、荷塘以及田园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宁静和远离尘世喧嚣的情怀。首两句描绘了雨后初晴,夕阳下的竹林和荷塘景色,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随后三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结尾两句则回归自然,表达了诗人对东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对于淡泊名利、追求高洁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