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取居容膝,无妨屋打头。
雨声凉入夜,灯影瘦知秋。
络纬萧萧作,梧桐叶叶愁。
暗中更节物,点滴与心谋。
《立秋前一夕懒宜巢坐雨》是唐代文学家王建的作品。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翻译:
1. 立秋前一夕懒宜巢坐雨
- 释义:在立秋的前一天,我懒得筑巢,坐在屋檐下躲避雨水。
- 译文:在立秋节前的晚上,我懒得筑巢,选择在屋檐下坐着避雨。
- 但取居容膝,无妨屋打头
- 释义:只要我的住所足以容纳我(膝盖)的空间,即使房屋的屋顶部分被雨淋湿也没关系。
- 译文:只求我的住处足以让我蜷缩成一个小角落,房屋的部分被水淋湿也无所谓。
- 雨声凉入夜,灯影瘦知秋
- 释义:雨声清凉地传入了夜晚,灯光映照出的影子消瘦地显现出秋天的到来。
- 译文:雨声在夜晚中传来,使得我感到凉爽,而灯光下的阴影也显示出秋天的气息。
- 络纬萧萧作,梧桐叶叶愁
- 释义:蟋蟀在夜间鸣叫,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梧桐树的叶子开始变黄,给人一种忧愁的感觉。
- 译文:夜间蟋蟀的声音在继续,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梧桐树的叶子开始变黄,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
- 暗中更节物,点滴与心谋
- 释义:在夜色中,我开始考虑如何度过这个秋天。
- 译文:在黑暗中,我开始思考如何度过这个秋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秋天到来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在立秋节前的一个雨夜,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并用诗歌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通过描绘雨声、灯光影子以及秋天的元素,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感悟。同时,诗人还暗示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即使生活环境受到自然的影响,也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