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经夏闰,今夕是中元。
虫语栖花径,萤光暗草根。
漏沈知夜尽,月上觉镫昏。
翻羡邻家好,通宵静掩门。

【注释】

若非经夏闰,今夕是中元。

——如果这个夜晚不是经过夏历的闰月(闰四月),今夜便是中元夜。

虫语栖花径,萤光暗草根。

——蟋蟀在花间小径上鸣叫,萤火虫的光在草根处昏暗。

漏沈知夜尽,月上觉镫昏。

——滴漏中的水沉到底,知道夜已尽,月亮出来,感觉灯笼很暗。

翻羡邻家好,通宵静掩门。

——羡慕隔壁人家能安静地关门睡觉。

【赏析】

“若非经夏闰,今夕是中元。”诗题点明时间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这是写诗人自己所见之景,而以反诘的语气出之,显得十分自然,毫无做作之感。

“秋夜即事”句,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写眼前所见之景;但细加品味,就会发现它并非纯客观之描述,而是蕴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与评价。诗人之所以要强调“今夕是中元”,是因为中元夜是鬼节,人们要祭祀祖先、超度亡魂。诗人之所以要写“若非经夏闰,今夕是中元”,就是因为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的心情特别沉重,容易产生哀伤的情绪。

“虫语栖花径,萤光暗草根。”这两句是对前面所说“今夕是中元”的具体写照。“虫语栖花径”,写的是蟋蟀的叫声,它们在花儿之间来回穿梭,发出阵阵声响。“萤光暗草根”,则是说萤火虫的光在草根处昏暗不明。这两句诗通过对昆虫的活动描写,生动地描绘了中元节夜晚的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幽深的庭院之中。

“漏沈知夜尽,月上觉镫昏。”这两句诗是对前面所写的景物进一步的描绘和渲染。“漏沈知夜尽”,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天空中的星星逐渐消失,只剩下几颗明亮的月亮挂在天际。“月上觉镫昏”,则是说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灯笼里的油似乎也被染得模糊不清了。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与自己的心情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

“翻羡邻家好,通宵静掩门。”最后这两句诗是对前面所写的景物进行了升华和升华。“翻羡邻家好”,是说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里,邻家的人们能够安安静静地关上大门睡觉,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通宵静掩门”,则是说这样的夜晚是多么的安宁和美好啊!这四句话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却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向往之情: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邻家的人一样能够安心地休息啊!

每一句都紧扣着“秋夜即事”这一主题展开叙述。前四句主要写中元节夜晚的景象;后四句则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人们生活状态的观察与感受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满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