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步上穹窿,峰峦如合掌。
石径曲萦回,一步一俯仰。
松际乱泉鸣,泉声答松响。
契坐危石间,人语忽变两。
松风扑面来,岚翠惬心赏。
山中无所有,但有山供养。
移步上云霄,宫殿兹宏敞。
神圣尽威严,道人多俗莽。
一笑出门来,贾勇奇峰上。
太湖三万顷,乘风发奇想。
落日湖山红,归舟荡双桨。
【赏析】
此诗为游穹窿山道馆而作。穹窿山在苏州西南,有“穹窿奇秀甲江南”之誉。诗人登穹窿山游览时,心情愉悦,兴致所至便挥毫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游兴为中心,从上山到入寺,从松风到岚翠,从人语到笑语,一气呵成,结构紧凑。
第一句:缓步上穹窿,峰峦如合掌。
缓步,形容行走缓慢,不急促。上穹窿是指登上穹窿山。峰峦,泛指山峰和山峦。合掌,佛教徒的一种行礼方式,双手合十。这里比喻山峰连绵不断,像双手合十一样排列在一起。
第二句:石径曲萦回,一步一俯仰。
石径,指石头铺成的小路。曲萦回,形容山路弯弯曲曲,回环曲折。一步一俯仰,形容山路高低不平,走一步就要俯身或者抬头。这里的“伏”“仰”是动词,分别表示低头和抬头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崎岖不平。
第三句:松际乱泉鸣,泉声答松响。
松际,指松树附近。乱泉鸣,形容泉水在松林中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泉声答松响,比喻泉水的响声与松林的松声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音响。
第四句:契坐危石间,人语忽变两。
契坐,指坐下来休息或交谈。危石间,指险峻的石壁之间。人语,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忽变两,形容人的对话突然分成两个声音,可能是一个人的声音,也可能是两个人的声音。这里的“变两”是动词,表示对话分成两个不同的人的声音。
第五句:松风扑面来,岚翠惬心赏。
松风,指松林中的风吹过。岚翠,指山林的颜色。惬心赏,形容观赏山林景色令人感到愉快和满足。这里的“惬”是动词,表示感到满意和高兴。
第六句:山中无所有,但有山供养。
山中无所有,意思是说山里没有其他的东西,只有山。供养,指供养和照顾。这里的“供养”是动词,表示山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撑。
第七句:移步上云霄,宫殿兹宏敞。
移步,指移动脚步。云霄,形容天空高远。宫殿兹宏敞,指宫殿宏伟壮丽,宽敞明亮。这里的“宫”“殿”都是名词,表示古代的建筑形式。兹,助词,用于加强语气。
第八句:神圣尽威严,道人多俗莽。
神圣,指神仙、神祇等神灵。尽威严,意味着神灵具有威严的力量。道人,指修道的人或道士。多俗莽,意思是道士们往往显得粗鲁、庸俗。这里的“粗”“俗”都是形容词,分别表示粗糙和庸俗的意思。
第九句:一笑出门来,贾勇奇峰上。
一笑,指轻松愉快的笑声。出门来,表示离开家门外出活动。贾勇,指勇敢地行动。奇峰,指奇特美丽的山峰。这里的“勇”是动词,表示勇敢地攀登山峰。
第十句:太湖三万顷,乘风发奇想。
太湖,指位于江苏无锡的太湖。三万顷,意思是说太湖面积广阔,大约有三万多顷(约150平方公里)那么大。乘风发奇想,意思是利用风力驱动小船,展开奇特的想象和冒险。这里的“风”“奇想”都是名词和动词的组合,分别表示风力和奇特的想法或计划。
第十一句:落日湖山红,归舟荡双桨。
指夕阳西下的情景。湖山红,形容湖水映衬着红色的山色,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归舟,指回家的小船。荡双桨,意思是划动两只桨让小船前进。这里的“荡”是动词,表示划动桨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