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箐层崖蛇虎居,短衣匹马过来初。
峰奇乍若逢高士,境别浑如读异书。
双阙洞开苍壁迥,万山奔赴绀宫虚。
松林想见当时盛,拥翠惊涛势浩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描绘了大安寺的壮丽景色。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再入千山游大安寺
这句诗表明了作者再次进入千山之中游览大安寺的情景。千山指的是连绵不绝的山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深箐层崖蛇虎居,短衣匹马过来初。
这里描述了大安寺所在的环境。深邃的丛林和层叠的崖壁中,隐藏着许多像蛇和虎一样的动物,而穿着短衣、骑着马的人从这些地方经过,显得非常初来乍到。
峰奇乍若逢高士,境别浑如读异书。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安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山峰奇特壮观,仿佛遇到了一位高人;而这里的环境和氛围与阅读一本不同的书籍相似,让人感到新奇和有趣。
双阙洞开苍壁迥,万山奔赴绀宫虚。
这两句描写了大安寺的宏伟建筑和周围群山的壮观景象。双阙是指古代帝王居住的建筑物,这里指代大安寺的建筑;苍壁指的是青翠的山壁;绀宫则形容宫殿的颜色,这里指代大安寺所在的环境。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大安寺的建筑和周围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松林想见当时盛,拥翠惊涛势浩如。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大安寺周边自然环境的想象和感受。想象中的松树林繁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周围的群山如同涌动的波涛一般,给人一种震撼和力量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松树林和群山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大安寺及其周边环境的赞美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安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