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月浮光照,龙潭夜气清。
珠华涵止水,璧影濯流英。
野阔群峰隐,波恬两岸平。
渔灯红照处,短笛弄新声。

解析

  1. 诗句释义
  • “鲫潭霁月”(第二句):指晴朗的月亮映照在鲫鱼潭上。霁,即晴朗、雨后天晴。
  • “霁月浮光照”:晴朗的月光照耀着水面,形成美丽的倒影。
  • “龙潭夜气清”:指的是夜晚的鱼龙潭水气清新,环境宁静祥和。
  • “珠华涵止水”:形容潭中的水清澈如同珍珠一般。
  • “璧影濯流英”:比喻水中的波纹与水中的花朵相互映衬,美丽动人。
  • “野阔群峰隐”:描述周围田野开阔,远处的山峰隐约可见。
  • “波恬两岸平”:水面平静,两岸景色宁静安详。
  • “渔灯红照处”:在渔船的灯光下,水面呈现出红色的光泽。
  • “短笛弄新声”:渔民吹奏着短笛,发出悦耳的新声音。
  1. 译文
    晴朗的月光映照在鲫鱼潭上,形成了如梦如幻的美景。夜晚的水气清新,让人感到宁静祥和。潭中的水清澈见底,就像珍珠一样美丽。水中的波纹与水中的花朵相互映衬,显得更加美丽动人。四周田野开阔,远处的山峰隐约可见。水面平静如镜,两岸景色宁静安详。渔船上的灯光照亮了水面,使得水面呈现出红色的光芒。渔民们吹奏着短笛,发出了悦耳动听的新声音。

  2. 关键词注释

  • 鲫鱼潭:位于中国的一处自然景观,以其清澈见底的水质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 霁月:指天气放晴后的月光,通常用来形容夜晚的美丽景象。
  • 龙潭:此处可能指的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以“龙”字命名可能是因为其地势或景观的特点,如山脉蜿蜒,水流如龙。
  • 珠华:比喻清澈的水,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
  • 璧影:古代玉器的一种,此处用来比喻水的清澈透明。
  • 野阔:广阔的田野,形容视野开阔,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群峰:多座山峰聚集在一起,形成壮观的景象。
  • 波恬:平静的波浪,形容水面没有波动,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渔灯:渔民们为了照明和导航而点燃的灯笼。
  • 短笛:一种小型乐器,用于演奏音乐。这里指渔民们吹奏着短笛,发出悦耳的声音。
  • 新声:新的旋律或歌曲,这里指的是渔民们的歌声或音乐。
  1.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鲫鱼潭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世界。诗中的“霁月浮光照”、“珠华涵止水”等句式运用得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如“渔灯红照处”,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