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咫尺是天涯,喜汝从予江上槎。
两度陶朱思返越,百年张俭竟无家。
乡关恨届钻榆节,里巷羞乘广柳车。
壮士不还仍远去,江东兄弟慢咨嗟。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柳》。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西陵咫尺是天涯,喜汝从予江上槎。”
- 解析:”西陵”指的是杭州西面的灵隐寺一带,而“天涯”则表示非常遥远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尽管身处咫尺之地,却感觉如同天涯海角一般。这里的“喜汝从予江上槎”,意味着非常高兴能与你一同乘坐木筏在钱塘江上旅行。
- 关键词:“西陵”、“天涯”、“喜汝”。
- 注释:“西陵”即杭州附近的西陵,这里用来形容距离感;“天涯”常用来形容距离遥远,难以到达的地方。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方(西陵),但因为地理上的远隔(天涯),所以彼此之间感到距离遥远,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第二句:“两度陶朱思返越,百年张俭竟无家。”
- 解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两位古代贤人的事迹,以及他们的悲惨命运。陶朱公指的是范蠡和文种,他们曾帮助越王勾践复国成功,后来功成身退,回到故乡。张俭则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曾三次出仕又三次辞官,晚年没有家室,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关键词:“陶朱”、“张俭”。
- 注释:“陶朱”代指范蠡和文种;“张俭”指的是东汉的名士张俭。
- 赏析:通过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命运,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他们无法实现理想、终老无家的痛苦。这种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对未来的忧虑。
第三句:“乡关恨届钻榆节,里巷羞乘广柳车。”
- 解析:这里的“钻榆”和“广柳车”都是古代交通工具,分别指的是用树木制成的车和用柳条编织的车篷。诗人用这两种物品来象征家乡和乡土,表达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
- 关键词:“乡关”、“钻榆”、“广柳车”。
- 注释:“乡关”指的是家乡;“钻榆”和“广柳车”都是古代的交通工具。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他用“钻榆”和“广柳车”这两个具体的物件,形象地描绘了他对故乡的依恋以及对传统生活的怀念。
第四句:“壮士不还仍远去,江东兄弟慢咨嗟。”
- 解析:这里的“壮士”指的是有志之士或英雄豪杰。诗人在这里用“不还”和“仍远去”表达了对这些英雄未能返回故乡的惋惜之情。而“江东兄弟慢咨嗟”则是指那些在江东的亲人和朋友对于这些壮士的离去表示惋惜和哀叹。
- 关键词:“壮士”、“江东”、“兄弟”、“慢咨嗟”。
- 注释:“江东”指的是江南地区,古代文人常以江南代表自己的故乡。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写壮士的离乡和江东兄弟的哀叹,传达了一种对英雄未得归乡的遗憾情绪。它反映了古人对于英雄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