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开天表,崇丘奠土中。
主名高四域,受秩比三公。
日月环区宅,阴阳割浑蒙。
歌嵩扬峻极,望祀礼昭融。
华盖标方顶,金壶启上宫。
翕河承汉禅,卜洛载周工。
别观翔修鹤,层城倚大熊。
藏书凭玉女,过涧遇青童。
洞闭能围雪,梯长恍御风。
群山咸拱岳,万岁自呼嵩。
槐弟封尧爵,菖羊采少翁。
浮丘闲驾羽,子晋妙吹筒。
石酒龙精白,岩花凤首红。
烟霏春渺渺,水滴午漴漴。
虚壑涵深矿,空梁拔断虹。
天关应再辟,帝座俨相通。
险塞分河内,灵祇屈岱东。
神京怀旧服,终古赖攸同。
【注释】
谒嵩岳:拜谒中岳嵩山。
开天表:指天地开辟时,嵩山作为天的屏障。
崇丘奠土中:在嵩山脚下,中原地区土地肥沃,是古代华夏民族的发祥地。
主名:指中岳嵩山。
高四域:指嵩山耸立在四方,为天下所仰望。
受秩比三公:指中岳嵩山受到天子的尊崇和礼遇。
日月环区宅,阴阳割浑蒙:指嵩山环绕着洛阳城,将洛阳城分为阴阳两部分。
歌嵩扬峻极:歌颂中岳嵩山的高峻和壮丽。
华盖标方顶,金壶启上宫:华山象征帝王的统治,象征帝王的权威。
群山咸拱岳:所有的山峰都围绕着嵩山。
万岁自呼嵩:人们称呼嵩山为“万岁山”,以表达对它的敬仰之情。
槐弟封尧爵:指舜将大禹封为夏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即尧帝的后代。
菖羊采少翁:指汉武帝曾到太室山祭拜太室神,并从太室山上得到一只神奇的鸟——仙翁(即少翁)。
浮丘闲驾羽,子晋妙吹筒:指传说中的仙人浮丘公曾驾云车来嵩山游玩,据说他曾吹过一把神奇的竹笛。
石酒龙精白,岩花凤首红:指嵩山岩石上生长着白色的石头花,红色的凤凰头形花。
烟霏春渺渺,水滴午漴漴:指嵩山云雾缭绕,春日里水气弥漫。
虚壑涵深矿:指嵩山深谷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空梁拔断虹:指古老的建筑遗迹中,曾经有过一座彩虹桥。
天关应再辟,帝座俨相通:指嵩山如同天地之间的门户一样,可以再次开启,象征着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发展。
险塞分河内:指嵩山周围的险要地势,将黄河分为南北两段。
灵祇屈岱东:指东方的泰山神灵受到了嵩山的庇护和尊敬。
神京怀旧服:指人们对古代京都洛阳的怀念之情。
终古赖攸同:指自古以来,人们一直依赖着嵩山这个共同的家园。
【赏析】
《谒嵩岳》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嵩山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李白对嵩山的敬仰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首联写嵩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中岳嵩山位于中原地区的中心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瞩目之地。诗人用”开天表”、”崇丘奠土中”两个词语来形容嵩山的历史地位和地理特点。接着,诗人以”主名高四域”、”受秩比三公”两句来赞美中岳嵩山的崇高地位和尊贵地位。这两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嵩山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嵩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神圣地位。
颔联继续描写嵩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诗人用”日月环区宅”、”阴阳割浑蒙”等词语来形容嵩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同时,诗人还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传说,如舜帝封禹为”夏后氏”,汉武帝曾到太室山祭拜太室神等。这些传说丰富了嵩山的文化内涵。
颈联则转向描写嵩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诗人用”歌嵩扬峻极”、”望祀礼昭融”等词语来形容嵩山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诗人还提到了嵩山周边的一些著名景点,如太室山下的”玉女祠”、少林寺等。这些景点不仅是嵩山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尾联则是对整个嵩山的赞美之词。诗人用”华盖标方顶”、”金壶启上宫”等词语来形容嵩山的独特魅力和皇家风范。同时,诗人还提到了嵩山周围的一些著名景点,如华山、龙门石窟等。这些景点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嵩山这一伟大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符号。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嵩山的赞美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