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堂前百宝罗,乙爵辛卣相击摩。周季保彝季悆鼎,郘钟鲁䵼■王盉。
更有召中生姒鬲,世间此物存岂多。鲰生登堂拓百本,青毡翠墨亲摩挲。
考文释器徵所出,长安易水太山阿。卣曰父辛爵曰乙,先后亳社追猗那。
爵上土花没瑶饰,一文当柱形如禾。中流及缘作亚字,朝饯馈献应同科。
乙辛柔日皆内事,古义简所无枝柯。更有一器特精好,是名曰盉读如和。
从禾得声非后起,我于音学无偏颇。世人争诟歌麻部,尽随娑媻改娑婆。
尤附会者周桼呁,宁知两罍释非讹。此文唯■不可读,姬殊之夫名孰何。
一鼎一彝皆季氏,悆也保也字未磨。作鬲召中君奭裔,旧姻生姒茑与萝。
奇者鲁内小臣䵼,陪臣助祭锵鸣珂。侯生作器登明堂,骏奔欲奏清庙歌。
更从郘钟识郘后,共公庚舆谥靡陀。郘子公族美田事,不须赤芾兼雕戈。
潘伯寅侍郎滂喜斋拓先秦彝器歌
司农堂前百宝罗,乙爵辛卣相击摩。周季保彝季悆鼎,郘钟鲁䵼■王盉。
注释:司农堂前陈列着各种宝贝,乙爵和辛卣相互碰撞发出声响。周代的保藏品中,有季氏制作的玉鼎,郘钟和鲁国的䵼■王盉等。
更有召中生姒鬲,世间此物存岂多。鲰生登堂拓百本,青毡翠墨亲摩挲。
注释:还有出自召公家族的姒鬲,世间这样的宝物并不多。我爬上台阶去拓印一百个字,用青色的毡子和绿色的墨水亲手摩挲着它们。
考文释器徵所出,长安易水太山阿。卣曰父辛爵曰乙,先后亳社追猗那。
注释:研究文字和器具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长安的易水和泰山的阿地。这些铜器的名称是“父辛”和“乙”,它们都是先祖亳社追封的人。
爵上土花没瑶饰,一文当柱形如禾。中流及缘作亚字,朝饯馈献应同科。
注释:爵上的图案是用泥土做成的,上面没有装饰;一文作为柱子,形状像禾苗。在中间和边缘部分都做亚字形的装饰,在送别宴会和馈赠时应当使用相同的花纹。
乙辛柔日皆内事,古义简所无枝柯。更有一器特精好,是名曰盉读如和。
注释:乙辛两个日子都是朝廷内的事务,古代的礼仪规定中没有这种内容。还有一件特别精美的器具,它的名称叫盉,读音像“和”。
从禾得声非后起,我于音学无偏颇。世人争诟歌麻部,尽随娑媻改娑婆。
注释:这个字的发音是“禾”,并不是后来产生的。我对于音学的掌握是没有偏见的。世人争相批评歌麻部的读音是错误的,完全跟着别人改变了正确的发音。
尤附会者周桼呁,宁知两罍释非讹。此文唯■不可读,姬殊之夫名孰何。
注释:最错误的就是附会者认为“周桼”、“呁”是正确的,却并不知道“两罍”的解释是不准确的。这篇文章中只能读到“■”,至于姬殊的丈夫的名字是什么就无从知晓了。
一鼎一彝皆季氏,悆也保也字未磨。作鬲召中君奭裔,旧姻生姒茑与萝。
注释:一个鼎和一个彝器都是季氏制作的,名字是“悆”和“保”。制作高的时候,召公家族的君主是君奭,他的后代是旧时的姻亲,生了姓姒的茑和萝。
奇者鲁内小臣䵼,陪臣助祭锵鸣珂。侯生作器登明堂,骏奔欲奏清庙歌。
注释:其中一件奇异的是出自鲁国内的小臣䵼,他作为陪臣参与祭祀活动,发出了响亮的金属撞击声。侯生的器具登上了明堂,他想要演奏一首清庙的歌。
更从郘钟识郘后,共公庚舆谥靡陀。郘子公族美田事,不须赤芾兼雕戈。
注释:更从郘钟中辨认出了郘钟的后代,共公的谥号是弥陀。郘子的公族擅长种田的事,不需要佩戴红色的腰带并且拿着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