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孺忠鲠臣,卧治典一郡。
帝重二千石,择贤出邦宪。
况轸边氓穷,宵衣廑清问。
乌蒙硗瘠区,百产阙转运。
比年累歉收,妇子乏馈餫。
流亡入邻疆,风雪挟敝缊。
颇闻今兹秋,可无颔顑恨。
况又五马来,襦裤振贫困。
吏人畏直声,屏息戢豪健。
猺猓皆家人,睢盱听明训。
政成召和甘,寒暑泯咨怨。
春风苏枯壤,吹万有宏愿。
崇朝天下霖,兴云自肤寸。
姎徒岂敢私,俯首节旄建。
实事副大言,乃不愧拜献。
谁云儒术迂,卑之勿高论。

【注释】

  1. 林赞虞:作者的朋友。2. 昭通:地名,在今贵州省。3. 长孺:汉代张敞的字。4. 卧治典一郡:指张敞担任太守期间,治理好了一个郡(即一郡)。5. 二千石:汉代官名,为九卿或诸侯王等高级官员的俸禄。6. 邦宪:国家的法律。7. 轸:忧虑、关心。8. 乌蒙:山名,在今云南东北部。9. 硗瘠(qiāo jí):贫瘠。10. 百产阙转运:各种生产都缺乏运输。11. 连年歉收:指连续几年的饥荒。12. 妇子乏馈餫(fèi huì):妻子儿女没有吃的。馈餫,古代的一种食物。13. 姎徒:指百姓。14. 节旄建:指朝廷任命官吏。15. 卑之勿高论:不要过高评价自己的才能和地位。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同僚好友林赞虞出守昭通时所写,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首联写林赞虞为一郡长官后,政绩显著,得到皇帝的赏识。颔联进一步点明林赞虞出守时的缘由:“帝重二千石,择贤出邦宪。”皇帝重视有才干的大臣,选择他们去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林赞虞就是其中之一。这两句诗既肯定了林赞虞被任用为郡守的事实,又表明了朝廷对他的信任。
    颈联进一步描写林赞虞为官期间的政绩。他十分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况轸边氓穷”,他十分关心边疆的贫穷百姓;同时他又十分关注国家的财政状况,“宵衣廑清问”,日夜操劳于政事之中,时刻询问国家经济的情况。这两句诗既表达了林赞虞作为一郡之长官的责任心,又显示了他勤政爱民的高尚品质。
    尾联则写林赞虞到任不久,就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并被任命为朝廷的高级官员。“五马来”是指朝廷派出使者来宣旨任官。“襦裤振贫困”,意思是朝廷的任命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人们穿得好了,生活富裕了,不再贫困。这两句诗既赞美了林赞虞的政绩,也歌颂了朝廷的仁德。
    全诗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既有对友人的高度赞扬,又有对其政治业绩的充分肯定。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